百年先鋒 王傑:“以服從祖國的需要為最快樂”

《黨(dang) 建》雜誌  石 慧 2021-05-10

04.jpg

  王傑,1942年10月出生,山東(dong) 金鄉(xiang) 縣人。1961年8月應征入伍, 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在革命部隊的大熔爐裏,他以雷鋒為(wei) 榜樣,為(wei) 了黨(dang) 的事業(ye)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逐步成長為(wei) 一名偉(wei) 大的共產(chan) 主義(yi) 戰士。

  王傑熱愛學習(xi) ,注意世界觀的改造,無論多忙多累,無論走到哪裏,一有時間就拿出《毛澤東(dong) 著作選讀》認真學習(xi) ,從(cong) 中汲取精神營養(yang) 。他結合工作和思想實際,寫(xie) 下了10多萬(wan) 字的日記。“人一生,以服從(cong) 祖國的需要為(wei) 最快樂(le) ……”他在日記中是這樣寫(xie) 的,也是這樣做的。

  王傑從(cong) 小事做起,處處以身作則,最痛恨言行不一,對所謂“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放鬆。他關(guan) 心戰友,視戰友如兄弟。長途行軍(jun) ,自己腳上起了水泡,渾身酸痛,但一放下背包,先給其他戰友打水燒水,幫助炊事班生火切菜,然後才休息。王傑勤奮工作,在執行訓練、施工和抗洪救災等各項任務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稱為(wei) “閑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隊裏年年是優(you) 秀戰士,兩(liang) 次榮立三等功,當了班長,被評為(wei) “模範共青團員”和一級技術能手。

  1965年7月14日,王傑在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地雷班進行軍(jun) 事訓練。當炸藥包即將發生意外爆炸的危急關(guan) 頭,他縱身一躍,毅然撲向炸藥包,用身體(ti) 壓住了炸點,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炸藥包爆炸後,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安然無恙,王傑這個(ge) 年輕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23歲,光榮犧牲。他用蔥鬱的青春和鮮活的生命實現了自己的豪邁誓言:“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個(ge) 大無畏的人!”

  根據王傑生前願望,所在部隊黨(dang) 委追認他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wei) “王傑班”。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為(wei) 他題了詞。解放軍(jun) 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hui) 、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向王傑同誌學習(xi) 。

  1965年11月9日,《解放軍(jun) 報》以“一心為(wei) 革命”為(wei) 題,刊登了王傑的日記,在全社會(hui) 引起強烈反響。1968年,為(wei) 了緬懷英雄,王傑成長的山東(dong) 省金鄉(xiang) 縣花鼓村改名為(wei) “王傑村”,並在村裏修建了一座紀念館。

  2017年12月13日,習(xi) 近平視察駐江蘇徐州的第71集團軍(jun) 某旅,參觀了王傑生前所在連隊榮譽室。在介紹王傑正確對待榮譽和進步的展板前,習(xi) 近平深有感觸地說,王傑“在榮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這“三不伸手”是一麵鏡子,共產(chan) 黨(dang) 員都要好好照照這麵鏡子。習(xi) 近平強調,王傑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們(men) 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學習(xi) 踐行王傑精神,讓王傑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如今,行走在金鄉(xiang) 縣,從(cong) 王傑紀念館、王傑廣場、王傑中學,到王傑少先隊、王傑示範崗,處處都能看到王傑精神綻放的“新的時代光芒”。

  (作者單位: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