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石棉縣城出發,行駛大約11公裏,便到了位於(yu) 大渡河中遊南岸的安順場。86年前,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jun) ,夜襲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在中國革命戰爭(zheng) 史上寫(xie) 下光輝一頁。
時隔86年,人們(men) 依然能通過一些物品感受到那場戰役的艱辛:在安順場渡口,矗立著一座“紅軍(jun) 渡”石碑,石碑旁陳列著一艘長10.5米、寬2.3米的翹首木船複製品。當年,紅軍(jun) 就是靠著3艘這樣的小船,強渡大渡河,衝(chong) 出包圍圈,絕處逢生。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四川在紅軍(jun) 長征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突出貢獻。在黨(dang) 史專(zhuan) 家、省委黨(dang) 史研究室二級巡視員周銳京看來,正因為(wei) 如此,長征精神也在四川體(ti) 現得淋漓盡致。
8個(ge) “最”字
記錄紅軍(jun) 在川不平凡的長征歲月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兩(liang) 年時間,六萬(wan) 五千裏——紅軍(jun) 長征,成為(wei) 舉(ju) 世矚目、氣壯山河的壯舉(ju) 。
四川是其中濃墨重彩的篇章。“四川在紅軍(jun) 長征途經的15個(ge) 省(區、市)中具有鮮明特點。”周銳京用“8個(ge) 最”來總結這一特點,每個(ge) “最”字都講述著那段不平凡的歲月。
四川是紅軍(jun) 長征三大主力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久的省份。記者了解到,省委黨(dang) 史研究室在編寫(xie) 《紅軍(jun) 長征在四川》一書(shu) 時,編寫(xie) 團隊通過深入到縣和鄉(xiang) 鎮,一段一段發掘、考證,將紅軍(jun) 長征在四川的曆史,具化成客觀的數字:自黨(dang) 中央率紅一方麵軍(jun) 從(cong) 1935年1月進入四川,到紅二方麵軍(jun) 、紅四方麵軍(jun) 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離開四川,紅軍(jun) 三大主力長征期間在四川境內(nei) 轉戰一年零八個(ge) 月,總裏程達到2.1萬(wan) 裏,翻越67個(ge) 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埡口,全省69個(ge) 縣(市、區)留下了紅軍(jun) 的足跡。
“四川是為(wei) 紅軍(jun) 長征提供人力、物力最多的省份。”周銳京舉(ju) 例說,在阿壩州的16個(ge) 月裏,紅軍(jun) 先後創建鬆理茂赤區和大小金川革命根據地,總麵積不足6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僅(jin) 有20萬(wan) 。“當時生產(chan) 力水平低下,物產(chan) 不豐(feng) ,各族人民生活相當困難,人均年有糧食約500斤、牲畜不到兩(liang) 頭,在這種情況下,卻承擔著支援10萬(wan) 主力紅軍(jun) 的任務。”
四川也是長征中發生重要戰鬥戰役最多的省份。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wu) 蒙山——在2016年10月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hui) 上提到紅軍(jun) 長征途中進行的8場重要戰鬥戰役,有5場都發生在四川或與(yu) 四川交界處。
周銳京介紹,在阿壩州鬆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矗立著全國唯一的紅軍(jun) 長征紀念總碑,“這是1985年由黨(dang) 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正式批準修建的,是中央對四川在紅軍(jun) 長征途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認可。”
紅軍(jun) 在四川的故事
淋漓展現偉(wei) 大的長征精神
紅軍(jun) 長征不僅(jin) 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zheng) 史詩,還譜寫(xie) 了豪情萬(wan) 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wei) 大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在四川體(ti) 現得淋漓盡致。”周銳京用一個(ge) 個(ge) 生動、感人的故事,對“淋漓盡致”一詞進行了闡述。
翻越雪山,是紅軍(jun) 長征在四川麵臨(lin) 的挑戰之一。在翻越位於(yu) 丹巴和道孚之間、海拔4810米的黨(dang) 嶺雪山時,一位紅軍(jun) 戰士犧牲了。“但他的手臂一直高高舉(ju) 起,手中握著的是一枚銀元和自己的黨(dang) 員證,希望戰友能幫他交人生最後一次黨(dang) 費。”周銳京說,這位戰士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偉(wei) 大的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yu) 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yi) 事業(ye) 必然勝利的精神。”
在講述“偉(wei) 大長征精神就是為(wei) 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時,周銳京提到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強渡大渡河之戰,“過去我們(men) 的教科書(shu) 裏都說的是17勇士。實際上,應是18勇士。”
在這場戰役中,紅一軍(jun) 團第一師一團一營營長孫繼先率熊尚林等17名勇士組成奮勇隊,冒著槍林彈雨,分兩(liang) 批乘船登上大渡河對岸,為(wei) 中央紅軍(jun) 北上開辟了一條重要通道。強渡大渡河成功後,紅一軍(jun) 團政治部出版的《戰士報》對孫繼先進行了采訪,他提供了一份跟著自己衝(chong) 鋒陷陣的17人名單,壓根兒(er) 就沒有考慮自己。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17勇士強渡大渡河”就成了“定論”,直至1990年孫繼先將軍(jun) 去世。
“偉(wei) 大長征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zho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生死相依、患難與(yu) 共、艱苦奮鬥的精神。”周銳京分享了一個(ge) “蘿卜與(yu) 銅元”的故事——1935年2月2日,在瀘州古藺馬蹄灘,紅軍(jun) 幾支部隊行至營盤山時,當地老百姓因為(wei) 受到國民黨(dang) 的蠱惑,紛紛躲進山中。饑餓的紅軍(jun) 急需食物充饑。一支紅軍(jun) 部隊找到一片蘿卜地,尋不見主人,就每挖一個(ge) 蘿卜,就往坑裏塞進一個(ge) 銅元,被當地群眾(zhong) 傳(chuan) 為(wei) 佳話。
“我們(men) 要把偉(wei) 大的長征精神,通過不同的形式,講述給更多人聽,讓長征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四川兒(er) 女。”周銳京說。
紅軍(jun) 長征在四川的8個(ge) “最”
四川是紅軍(jun) 長征三大主力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久的省區
四川是革命戰略重心由南向北轉移最關(guan) 鍵的地區
四川是黨(dang) 中央在長征途中召開會(hui) 議最多的省區
四川是長征中發生重要戰鬥戰役最多的省區
四川是紅軍(jun) 長征中經曆自然條件最為(wei) 惡劣的省區
四川是紅軍(jun) 長征中開展民族工作最頻繁、成效最顯著的省區
四川是為(wei) 紅軍(jun) 長征提供人力、物力最多的省區
四川是黨(dang) 中央和廣大紅軍(jun) 指戰員同張國燾分裂活動鬥爭(zheng) 最尖銳、最激烈的地方
——據《紅軍(jun) 長征在四川》(劉寰宇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蔣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