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yu) 洛陽市鐵北西路洛陽機務段院內(nei) 的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1921年12月,中共洛陽組成立,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立後在河南乃至中原地區成立的第一個(ge) 黨(dang) 組織。
羅山縣何家衝(chong) 紀念園裏的紅二十五軍(jun) 長征紀念浮雕。1934年11月14日,開完花山寨會(hui) 議的鄂豫皖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jun) 在何家衝(chong) 集結。16日晚,全軍(jun) 2900餘(yu) 人從(cong) 這裏出發,西進北上,出伏牛,進陝南,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
確山縣竹溝鎮革命烈士陵園。1938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開封遷到竹溝,這裏成為(wei) 河南人民抗日鬥爭(zheng) 的重要基地。
鶴壁市劉鄧大軍(jun) 石林軍(jun) 事會(hui) 議舊址。這次會(hui) 議是我黨(dang) 、我軍(jun) 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yi) 的一次會(hui) 議,是人民解放軍(jun) 由戰略防禦轉為(wei) 戰略進攻的重要轉折點。
蘭(lan) 考縣焦裕祿紀念館內(nei) 景。1962年12月至1964年間,蘭(lan) 考縣委書(shu) 記焦裕祿帶領全縣人民戰天鬥地除“三害”,努力改變蘭(lan) 考麵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焦裕祿精神”。
在全黨(dang) 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偉(wei) 業(ye) 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dang) 的自我革命、永葆黨(dang) 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的講話
□李庚香
2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我們(men) 從(cong)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汲取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在全黨(dang) 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就是為(wei) 了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激勵全黨(dang) 全國人民滿懷信心邁進全麵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河南來講,就是要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全麵建設現代化河南,以優(you) 異成績迎接建黨(dang) 一百周年。
1.百年主題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史、70多年建國史、40多年改革開放史,也是一部理論創新史、精神鍛造史、力量凝聚史,是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世界謀大同的曆史。
謀複興(xing) 。中華民族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曾長期走在世界發展前列,近代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後不斷衰落。建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曆史性事件,也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三大裏程碑。這三大曆史性事件清晰地標明了百餘(yu) 年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不同階段,同時也貫穿著一條鮮明主線,即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謀幸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黨(dang) 來自人民,為(wei) 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xing) ,必須始終與(yu) 人民同甘共苦、與(yu) 人民團結奮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我們(men) 黨(dang) 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緊緊依靠人民,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行程的顯著標識;一切為(wei) 了人民,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永恒追求;團結各族人民,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政治自覺;造福全體(ti) 人民,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曆史擔當。
謀大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dang) ,也是為(wei) 人類進步事業(ye) 而奮鬥的政黨(dang) 。”為(wei) 世界謀大同,植根於(yu) 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基因,蘊含著馬克思主義(yi) 人類解放的價(jia) 值,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使命擔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就是為(wei) 世界謀大同的中國方案。
2.百年探索
欲知大道,必先為(wei) 史。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偉(wei) 大實踐中,我們(men) 黨(dang) 不斷增強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增強把握運用市場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能力,從(cong) 而在遵循“中國規律”的基礎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航船不斷行穩致遠。
確定“農(nong) 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遵義(yi) 會(hui) 議是黨(dang) 的曆史上一個(ge) 生死攸關(guan) 的轉折點,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正確領導開始確立,標誌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但這時的黨(dang) 還處於(yu) 幼年時期,在統一戰線、武裝鬥爭(zheng) 和黨(dang) 的建設方麵還缺乏經驗,對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都缺乏深刻了解。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並走向複興(xing) ,關(guan) 鍵在於(yu) 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即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在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實踐中,我們(men) 黨(dang) 形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理論、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理論、社會(hui) 主義(yi) 改革開放理論、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理論、科學發展觀等。特別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提出,將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與(yu) 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實現了政治製度優(you) 越性與(yu) 市場優(you) 勢性的有機融合,這一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創舉(ju)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馬克思主義(yi) 的重大發展,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推進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治理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一靠製度,二靠治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持續推進理論創新,不斷強化製度自信、製度優(you) 勢、製度創新,提升製度執行力,使得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製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不懈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辟了“中國之治”新境界。
3.百年巨變
1921年至2021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走過了百年奮鬥曆程。在100年接續奮鬥中,黨(dang) 領導人民譜寫(xie) 了偉(wei) 大曆史,鑄就了偉(wei) 大精神,形成了寶貴經驗,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社會(hui) 進步史上的偉(wei) 大奇跡。
開天辟地。道路探索是貫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史的一條主線。1921年7月,在浙江嘉興(xing) 南湖一艘遊船上,十幾個(ge) 懷揣共同理想與(yu) 信念的年輕人,正式創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此,中國革命的麵貌煥然一新。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dong) 同誌率領秋收起義(yi) 部隊走上井岡(gang) 山,進行創建革命根據地、開展工農(nong) 武裝割據的鬥爭(zheng) 。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在民族危亡的曆史關(guan) 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始終指引著抗戰的前進方向。
改天換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wei) 大的事件。1952年,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中國怎樣從(cong) 現在逐步過渡到社會(hui) 主義(yi) 去”的指導方針和大致設想;1953年,他首次提出黨(dang)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nei) 容,後來被表述為(wei) “一化三改”。這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道路,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獨創性經驗。1956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對生產(chan) 資料私有製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初步建立起公有製占絕對優(you) 勢的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製度,實現了中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wei) 大的社會(hui) 變革。
翻天覆地。“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麵臨(lin) 向何處去的艱難抉擇。鄧小平同誌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作出把黨(dang) 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這條前無古人的全新道路,極大調動了億(yi) 萬(wan) 人民的積極性,極大煥發了社會(hui) 主義(yi) 生機與(yu) 活力,帶領中國快速發展起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驚天動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與(yu) 時俱進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越走越寬廣。
4.百年思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dang) 的曆史學習(xi) 好、總結好,把黨(dang) 的成功經驗傳(chuan) 承好、發揚好。”一部百年黨(dang) 史,就是一部不斷化解危機的曆史。作為(wei) 擁有9100萬(wan) 黨(dang) 員的世界上最大的政黨(da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有大黨(dang) 的眼界、氣度、胸懷和智慧。
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政治方向是黨(dang) 生存和發展第一位的問題。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中,我們(men) 深刻體(ti) 會(hui) 到,有什麽(me) 也比不上有主心骨重要,沒什麽(me) 也比不上沒有方向感可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首先要從(cong) 政治上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提高政治判斷力重在“判斷”,要善於(yu) 從(cong) 一般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從(cong) 傾(qing) 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從(cong) 錯綜複雜的矛盾關(guan) 係中把握政治邏輯;提高政治領悟力重在“領悟”,要始終做到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提高政治執行力重在“執行”,要做到知行合一,始終知責於(yu) 心、擔責於(yu) 身、履責於(yu) 行。
始終堅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men) 黨(dang) 為(wei) 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xing) ,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1939年2月,在致張聞天的信中,毛澤東(dong) 同誌最早提出了“為(wei) 人民服務”的概念。在黨(dang) 的七大上,“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被寫(xie) 進黨(dang) 章,確定為(wei) 黨(dang) 的宗旨。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謀複興(xing) ,歸根結底都是為(wei) 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由幾十人的小黨(dang) 發展成為(wei) 一個(ge) 百年大黨(dang) ,之所以一路走來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奇跡,之所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定力與(yu) 活力,就在於(yu) 堅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實現思想建黨(dang) 與(yu) 製度治黨(dang) 相統一。馬克思主義(yi) 深刻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對中國而言,它如燭光,為(wei) 黑暗中探索的先驅們(men) 帶來了光明與(yu) 希望。”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曆史。新時代,我們(men) 更加重視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製度密碼。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nei) 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製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開放麵對的是深層次體(ti) 製機製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要求更高,相應地,建章立製、構建體(ti) 係的任務更重。我們(men) 必須堅定製度自信,發揮製度優(you) 勢,不斷推進製度創新,提高製度執行力,實現思想建黨(dang) 與(yu) 製度治黨(dang) 的統一。
實現自我革命與(yu) 社會(hui) 革命相統一。百年大黨(dang) 何以風華正茂?一是勇於(yu) 堅持真理,二是勇於(yu) 自我革命。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毛澤東(dong) 同誌意味深長地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趕考”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麵對飽經滄桑的泱泱大國所懷有的堅定而清醒的態度。2013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柏坡久久凝思,他說:“黨(dang) 麵臨(lin) 的趕考遠未結束。”以黨(dang) 的自我革命推動社會(hui) 革命,就要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跳出治亂(luan) 興(xing) 衰的“曆史周期率”,引領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巍巍巨輪行穩致遠。
實現文明化和現代化相統一。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今年要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個(ge) 現代化是立足於(yu) 文明化基礎之上的。近代中國是帶著八國聯軍(jun) 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恥辱進入20世紀的。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家們(men) 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思考,認定必須根本改造國民性,他們(men) 以進化論的觀點和個(ge) 性解放為(wei) 武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的突出特點,是研究和宣傳(chuan) 社會(hui) 主義(yi) 逐漸成為(wei) 進步思想界的主流。從(cong) 毛澤東(dong) 同誌的“實事求是”到鄧小平同誌的“小康社會(hui) ”,再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當代中國的現代化成就生動揭示了這樣一個(ge) 真理:現代化經驗不應由歐美國家壟斷,人類通往現代化的路徑並非隻有歐美國家一種模式,每個(ge) 國家都可以探索適合自己國情的現代化道路。
5.中原興(xing) ,中國興(xing)
河南是一塊紅色的熱土,擁有光輝的革命曆史。立足百年大黨(dang) 新起點,接力百年奮鬥新征程,我們(men) 要立足自身看河南,置身中部看河南,黃河岸邊看河南,放眼全國看河南,極目世界看河南,深刻體(ti) 會(hui) “鼎立中原”“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道理,傳(chuan) 承紅色基因,以一域之興(xing) 助力全局之興(xing) ,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河南力量。
河南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展活動、建立組織最早的省份之一。五四運動前後,以新文化社團和先進刊物為(wei) 標誌的新文化運動開始在河南興(xing) 起,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和產(chan) 業(ye) 工人逐漸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河南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展革命活動最早的省份之一。1921年3月,李大釗來到鄭州向工人傳(chuan) 播進步思想。羅章龍是受黨(dang) 組織派遣到洛陽開展工作的第一位共產(chan) 黨(dang) 員,在他的領導下,1921年12月24日,由遊天洋、白眉珊、王福順組成的中共洛陽組正式成立。隨後,鄭州、開封、洛陽等地的黨(dang) 組織迅速發展,星星之火在中原大地漸成燎原之勢。
大別山革命老區“28年紅旗不倒”。從(co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黨(dang) 組織和革命武裝一直在大別山堅持鬥爭(zheng) ,28年紅旗不倒、火種不滅。大別山根據地犧牲之慘烈是少有的。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大別山區200萬(wan) 人投身革命,近100萬(wan) 人捐軀;當時新縣人口不足10萬(wan) 人,犧牲的革命先烈就達5.5萬(wan) 人。鄧小平同誌晚年回憶說,解放戰爭(zheng) 最重的一個(ge) 擔子就是千裏挺進大別山,“中原吸引了蔣介石南線的一半以上的兵力,保證了其他地區的勝利展開,雖在全國吃苦頭最多,付出了代價(jia) ,但換取了戰略上的主動,取得了全國的勝利”。
河南在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中湧現出無數傑出人物,為(wei) 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抗戰結束後,毛澤東(dong) 同誌要求中原部隊繼續留在中原地區,以完成牽製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的戰略任務。解放戰爭(zheng) 初期,位於(yu) 中原解放區反內(nei) 戰前線的大別山軍(jun) 民,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和毛澤東(dong) 同誌指示,從(cong) 全國戰略大局出發,堅守大別山戰略要地,用自己的巨大犧牲,為(wei) 黨(dang) 在東(dong) 北、華北、華東(dong) 的戰略部署贏得了寶貴時間。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等先後壯烈犧牲,為(wei) 中國革命獻出了無限忠誠。可以說,沒有艱苦卓絕的中原突圍,就沒有全國戰場後來的形勢。
河南向全國貢獻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等,成為(wei) 中國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南在基層黨(dang) 建探索上走在全國前列。如“4+2”工作法、“河長+檢察長”製等。
2021年既是黨(dang) 的百年華誕,也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曆史新起點。建黨(dang) 一百年,是一個(ge) 總結經驗、提高本領的重要節點。我們(men) 要通過學習(xi) 黨(dang) 史,從(cong) 中汲取持續深厚的奮鬥之力,緊緊圍繞奮勇爭(zheng) 先、更加出彩,抓住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部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堅持以黨(dang) 建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努力建成“四個(ge) 強省”“一個(ge) 高地”“一個(ge) 家園”。(作者係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
本文係黃河文化智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