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8日,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黃河論壇在武陟開壇,來自清華大學、沿黃省區的5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會(hui) 研討。會(hui) 上,河南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在結束時向社科專(zhuan) 家發出倡議:“傳(chuan) 承黃河文明要講好“水”與(yu) “人”“十個(ge) 千年故事”, 引起專(zhuan) 家學者共鳴。
一要講好黃河文明起源的故事。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對於(yu) 我們(men) 研究人類文明的一元性問題意義(yi) 重大。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體(ti) 係中具有發端和母體(ti) 的崇高地位,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主要源頭。要突出黃河文化“根”的地位,把力量聚焦到中華文明起源上,伏羲的故事、炎黃二帝的故事,講好河圖洛書(shu) 的故事,打造中華文明溯源之旅。伏羲、黃帝。講好黃河精神。我們(men) 沒有聚焦到一個(ge) 有影響力的點上。浙江搞浪渚文化。文明,一是城市。二是儀(yi) 式性建築。三是文字。根源是什麽(me) 呢?就是沒有“聚焦”。我們(men) 其實就是要聚焦到一個(ge) 點,那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的早期進程。這個(ge) 東(dong) 西搞出來,它是對國家、對民族的貢獻,有助於(yu) 提升中原文明在全球、在全國的影響。一個(ge) 是仰韶文化、一個(ge) 是夏文化,即龍山文化,一個(ge) 是文字文化,特別是甲骨文。文物研究是一個(ge) 大問題,項目要盯準,力量要集中。我們(men) 的研究,是很容易列入國家項目的,因為(wei) 我們(men) 研究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曆史。現在的研究,就是要聚焦。現在比較弱的,是研究這一塊如何來支撐?中華文明的起源,這是一個(ge) 很大的事。我們(men) 要把力量聚焦到中華文明起源這一塊。鄭州建設黃河文明博物館,是一個(ge) 大的機會(hui) ,或者新博物院,搞一個(ge) 中華文溯源之旅。這樣的話,中華文明是怎麽(me) 走過來的,中華民族是怎麽(me) 來的,就很清楚了。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古代被華夏民族視為(wei) 天下中心。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重視做好黃河文化核心區文明起源研究,特別是早期中國研究、夏文化研究、甲骨文研究,溯源黃河曆史。
二要講好黃河精神的故事。在河南,黃河留下了誇夫逐日、愚公移山、中流砥柱等曆史典故,滋養(yang) 著中華文明、支撐了民族精神。黃河文化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風格和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英雄氣慨和精神。我們(men) 要尊崇黃河自我否定的創新精神,學習(xi) 黃河堅韌不拔的鬥爭(zheng) 精神,秉承黃河兼收並蓄的包容精神,踐行黃河一往無前的開拓精神。“黃河之水天下來,奔流到海海不複回”。“九曲黃河萬(wan) 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從(cong) 大禹治水到“保衛家鄉(xiang) ,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到三大精神,黃河文化始終彰顯著中華民族最本質的文化基因。就抗日戰爭(zheng) 來說,抗日戰爭(zheng) 的勝利不僅(jin) 是政治上和軍(jun) 事上的勝利,更是精神上的勝利。抗日戰爭(zheng) 時期,曾經唱響長城內(nei) 外、大江南北的《黃河大合唱》,就激勵了中華民族無數仁人誌士慷慨赴死。提煉以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黃河精神。什麽(me) 是黃河精神?三門峽的中流砥柱精神、新鄉(xiang) 的太行精神(新鄉(xiang) 先進群體(ti) 精神)、焦裕祿精神、濮陽李連成的吃虧(kui) 精神,安陽的紅旗渠精神等等,都屬於(yu) 黃河精神。要把三門峽的“中流砥柱”精神、新鄉(xiang) 的大行精神(新鄉(xiang) 先進群體(ti) )、濮陽李連成的“吃虧(kui) ”精神、安陽的紅旗渠精神聯係到一起,對“黃河精神”進行理論概括和深度挖掘。要突出黃河文化“魂”的價(jia) 值,實現黃河文化、中國精神的現代表達,助推河南文化發展跨入“黃河時代”。
三要講好黃河人物的故事。黃河流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英雄人物燦若星漢,群星閃耀。要把曆史上的子產(chan) 、商鞅、劉秀、張仲景、李斯、杜甫、白居易、韓愈,現當代的焦裕祿、常香玉、二月河、李佩甫等作為(wei) “黃河之子”係列推介,把鄧亞(ya) 萍、朱婷等當代河南文化名人的出彩故事講好,增強榜樣、先進的力量,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子產(chan) ,包拯。謝瑞階、二月河。講好黃河文化。姓氏文化,你都不知道祖宗是怎麽(me) 來的?那怎麽(me) 行呢?這會(hui) 是在全國最有影響力的一個(ge) 文化旅遊品牌。要挖掘和梳理黃河人物、黃河文化名人。
四要講好黃河文物的故事。河南文化厚重,文物資源富集。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河南擁有規模最大的黃河曆史文化遺址群,僅(jin) 沿黃地區就有世界文化遺產(chan) 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1個(ge) 、納入國家規劃的大遺址15處。如今,河南已經有殷墟、龍門石窟、嵩山“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三處世界文化遺產(chan) 。要抓緊啟動啟動黃河曆史遺跡(可與(yu) 商丘“黃河故道”打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進一步延續曆史文脈,擴大黃河文明的世界影響。要以河南為(wei) 主體(ti) ,會(hui) 同沿黃九省聯合申報世界文化與(yu) 自然雙遺產(chan) 。例如,司母戊鼎的故事、蓮鶴方壺的故事等等。
五要講好黃河文化的故事。黃河文化體(ti) 係包括兩(liang) 個(ge) 層麵:一是流域層麵。如甘肅馬家窯文化、陝西藍田文化、河南仰韶文化、大河村文化、二裏頭文化,山東(dong) 龍山文化等。這裏麵還包括青海的藏文化,四川的巴蜀文化、寧夏的回族文化、甘肅的隴文化,陝西的三秦文化,山西的三晉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山東(dong) 的齊魯文化等。二是物質、精神和製度層麵。河南是“最早的中國”所在地、“黃河邊上的中國”。伏羲女媧、炎黃二帝等人文始祖的傳(chuan) 說在這裏誕生;顓頊帝嚳堯舜禹在此為(wei) 三代奠基;周公在洛陽“製禮作樂(le) ”,創儒學道統;二程在伊洛之濱接續不斷之道統,建立洛學。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河洛文化是黃河文明的最核心載體(ti) ,殷商文化起源於(yu) 商丘,興(xing) 盛於(yu) 安陽。春秋戰國時代,中原文化形成。大運河實現了黃河文明的縱橫向傳(chuan) 播,絲(si) 綢之路實現了中華文明與(yu) 其他傳(chuan) 文明的交流。鑒於(yu) 河南眾(zhong) 多城市在河洛文化、中原文化、黃河文化、黃河文明中及中華文明中形成與(yu) 傳(chuan) 播中的樞紐地位,加快黃河文化核心區建設。要梳理好黃河文化的“文脈”,對伏羲、黃帝、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崗文化、夏文化、殷商文化、東(dong) 周文化;三門峽的虢國文化,焦作的太極文化,鄭州的炎黃文化、少林文化,開封的大宋文化,安陽的殷墟文化;魏晉玄學、韓愈道學、二程洛學、馮(feng) 友蘭(lan) 新理學等貫穿整合,串珠成鏈,形成中原文化集群,加以推介。曹錦清先生的《黃河邊的中國》用社會(hui) 學的方法對河南不少地方作過實地調查,其中不乏對河南文化的揭示。
六是要講好黃河生態的故事。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對我國生態安全具有重要影響。對於(yu) 黃河流域複雜多樣的生態係統,我們(men) 還缺乏充分的科學數據支撐,難以從(cong) 根子上解決(jue) 問題。生態文明是關(guan) 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隻有始終堅定生態保護立場,樹立天人合一的理念,才能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作家蕾切爾.卡遜出版了《寂靜的春天》一書(shu) 。在這本書(shu) 中,她以生動而嚴(yan) 肅的筆觸,描寫(xie) 了人類因過度使用化學藥品和肥料而導致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並最終給人類自身帶來不堪重負的災難。她在書(shu) 中指出,人類用自己製造的毒藥來提高農(nong) 業(ye) 產(chan) 量,無異於(yu) 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的路”。人類應該走的“另外的路”,是一條什麽(me) 樣的路呢?這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第一位的。要正確處理水地關(guan) 係、水沙關(guan) 係。水沙關(guan) 係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症結所在。保持黃河生態環境,必須從(cong) 水質抓起,要抓住水沙關(guan) 係調節這個(ge) “牛鼻子”。一是實現全流域水資源協調管控,實現水資源剛性約束。二是強化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三是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厚植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之基。要抓好大保護,讓母親(qin) 河鋪展生態新畫卷。要重視生物多樣性問題。8000多隻白天鵝聚集在靈寶市函穀關(guan) ,是非常優(you) 美的故事。我們(men) 要注意從(cong) 自然文化維度重現“壯美黃河”。黃河在河南全長711公裏,流域麵積3.62萬(wan) 平方公裏,在黃河沿岸和黃河故道給我們(men) 留下了山河壯美、沃野千裏的自然風光。
七要講好黃河旅遊的故事。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是未來經濟的增長點。河南要重點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裏、三千年”作文章,構建“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河南文化旅遊發展布局。搭建大平台,創辦大活動,塑造大品牌,努力打造全球探尋體(ti) 驗華夏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華人尋根拜祖聖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
八要黃河治理的故事。“黃河寧,天下平”。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始終同黃河水旱災害作鬥爭(zheng) ,興(xing) 衰成敗與(yu) 大河兩(liang) 岸人民觀水、用水、治水的曆史息息相關(guan) 。秦漢、隋唐舉(ju) 全國之力,在治河製度建設、防災抗災能力建設、工程建設等領域治理有效,才有雄漢盛唐的曆史呈現,使中國古代經濟、政治中心長期居於(yu) 中原。從(cong) 漢武帝的瓠子堵口,到清康熙皇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充分表明治理黃河、保護黃河對於(yu) 中華民族的極度重要性。一部黃河史就是一部治理史。河南與(yu) 黃河關(guan) 係密切。九曲黃河萬(wan) 裏沙,治理黃河要在河南。要講好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東(dong) 漢王景治河、元朝賈魯“治河三策”、潘季馴“束水攻沙”的故事,武陟嘉應觀的故事、開封“城摞城”的故事,人民治黃的故事、黃河70年歲歲安瀾的故事,展現中華民族認識黃河、治理黃河、利用黃河的生動圖景,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敢於(yu) 鬥爭(zheng) 、勤勞智慧的鬥爭(zheng) 精神。
九要講好高質量發展的故事。黃河流域率先踏入世界文明門檻,這裏蘊藏著長期領先世界的數學、醫學、天文學、水利、農(nong) 業(ye) 等資源“富礦”,尤其是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等四大發明都誕生在黃河流域。要講好黃河流域科技文明的故事,讓古老的黃河文明綻放新時代光芒。從(cong) 城市的維度看,黃河流域的城市大都是中國的中心城市,早期主要集中在夏商周、秦漢以及唐宋時期。西安,洛陽、開封、鄭州、安陽等五大古都都在黃河一線。中原六大古都群,包括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南陽、商丘。以黃河灘區為(wei) 例,其國土空間管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一定挑戰。現在鄭州大都市區建設麵臨(lin) 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是國際範兒(er) 不夠,二是文化品位不高。比如鄭東(dong) 新區建設,要像西湖一樣處處都是文化景點,如在龍湖建設二月河紀念館等,通過布局一係列文化景點,來提升鄭州的文化品位。講好“黃河故事”。我們(men) 體(ti) 會(hui) ,現在的鄭東(dong) 新區有樓、有樹,就是缺少文化。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wei) 重大國家戰略,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台,沿黃城市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鄭州、開封、洛陽、安陽、焦作、三門峽、濟源等城市發展優(you) 勢將進一步凸顯,要用好政策,先行先試,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特色優(you) 勢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化城市發展格局,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講好城市高質量發展故事,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
十要講好黃河文化地標的故事。黃河流域文化資源豐(feng) 富,尤其是黃河河南段曆史文化發展脈絡清晰完整,黃河文化遺產(chan) 集中。這些文化標識既是黃河文化的證明,也是中原文化的積澱。如仰韶文化遺址、伏羲畫卦台、安陽殷墟、龍門石窟、少林寺、嵩陽書(shu) 院、人民勝利渠等。要著手打造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把黃河河南段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出來,全麵展示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
講好黃河故事,傳(chuan) 播黃河文明,對於(yu) 解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刻內(nei) 涵,讀懂這一國家戰略的文化價(jia) 值、生態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著力打造中國文化新高地、世界旅遊新地標,高質量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