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江淩到省社科聯、省社科院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聽取省社科聯、省社科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宣傳(chuan) 部長會(hui) 議精神情況,以及2020年工作謀劃情況,對社科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省委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曾德亞(ya) 、副部長尹書(shu) 博一行陪同調研。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副主席苗樹群、袁凱聲、李新年,省社科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院長穀建全,副院長王承哲、李同新等參加座談並發言。
李庚香同誌匯報了省社科聯疫情防控工作、2019年主要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貫徹落實全省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八大工程”2020年度重點工作的思路舉(ju) 措。他表示,2020年,省社科聯將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hui) 精神,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省委十屆十次全會(hui) 和全國、全省宣傳(chuan) 部長會(hui) 議精神,自覺對標省委宣傳(chuan) 部提出的“八大工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走好新時代社科工作群眾(zhong) 路線,團結組織廣大社科工作者堅定主心骨、匯聚正能量、振奮精氣神,加快構建河南哲學社會(hui) 科學高地,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理論支撐。
會(hui) 上,大家圍繞江淩部長提出的如何更好研究闡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如何進軍(jun) 網絡主戰場、如何從(cong) 理論上總結概括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河南實踐、如何提升社科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水平等四個(ge) 方麵問題,結合工作實際作了交流探討。
聽取發言後,尹書(shu) 博同誌指出,要進一步瞄準目標抓好統籌,緊緊圍繞“決(jue) 勝全麵小康、決(jue) 戰脫貧攻堅”這一主線,圍繞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對2020年的工作進行再論證。要突出工作重點,發揮好我省社科研究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農(nong) ”工作、中原優(you) 秀曆史文化傳(chuan) 承等優(you) 勢領域,力爭(zheng) 在基礎研究上有所突破,推出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為(wei) 省委省政府重大決(jue) 策搞好服務。
曾德亞(ya) 同誌指出,2020年,省社科界要積極作為(wei) ,努力提升學術影響力和社會(hui) 影響力。一要牢牢把握方向。社科界肩負著舉(ju) 旗幟的使命任務,無論是理論宣講,還是理論研究,歸根到底要聚焦到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上來。在理論宣講上,要把學理性闡釋和實踐解讀有機結合起來,用講故事的方式去表達,講出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味道來。二要重點聚焦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建黨(dang) 100周年、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河南的實踐等幾個(ge) 關(guan) 鍵領域,認真謀劃,深入研究,交出河南的答卷。三要立足社科界職責,在網絡主戰場中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守牢意識形態主陣地,當戰士而不當紳士。要注重塑造品牌,培養(yang) 理論名家、大家,暢通成果轉化渠道,健全完善成果轉化機製,推動理論研究走在前、謀在前、想在前。
江淩部長對省社科聯、省社科院學習(xi) 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宣傳(chuan) 部長會(hui) 議精神,對標“八大工程”,認真謀劃2020年工作給予了肯定。他指出,省社科聯在社科界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組織作用和統籌作用,希望進一步完善體(ti) 製機製,更好地發揮作用。他要求,2020年社科工作要在三個(ge) 方麵取得突破:一是在深入宣講闡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上有所突破。要係統梳理各個(ge) 層級、各個(ge) 群體(ti) 關(guan) 注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提高闡釋的針對性,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來闡釋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在宣講質量和效果上實現重大突破。二是在服務全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水平和能力上有所突破。要深入把握全局性工作,把握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河南工作的要求、中央的決(jue) 策部署和省委的總體(ti) 工作部署,選出一批重大課題,開展長期跟蹤研究,提高研究的實踐性、操作性,形成實踐和研究的良性互動。三是在進軍(jun) 網絡主戰場上有所突破。由省社科聯牽頭,深入研究網絡作戰規律和要求,製定激勵措施和辦法,有意識地培養(yang) 一批網絡評論員隊伍,鼓勵社科工作者主動到網上發聲、到主戰場作戰,不斷提高社科理論的社會(hui) 影響力,在輿論引領力的提升上實現突破。
文/李剛 圖/楊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