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張錕:以統籌城鄉發展全麵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2023-03-22

  編者按:為(wei)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河南實踐,3月3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聯組織召開全省社科界“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南實踐”理論研討會(hui) 。11位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會(hui) 議主題,從(cong) 不同的研討方向談認識、提對策,為(wei) 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本網站將陸續刊發專(zhuan) 家發言,以饗讀者。

  今日刊發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副院長,正高級經濟師張錕的發言《以統籌城鄉(xiang) 發展全麵深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張錕.jpg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些基本特征及其所蘊含的本質要求,是河南的現代化實踐的基本遵循,我們(men) 要緊緊圍繞全域人口的全麵發展、城鄉(xiang) 協調發展、文化守正創新、三生融合共生、社會(hui) 祥和穩定等方麵全麵發力。

  當前,河南現代化實踐麵臨(lin) 的發展難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而最大的不平衡還是體(ti) 現在與(yu) 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城鄉(xiang) 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最大的不充分還在城市之外的廣大鄉(xiang) 村。破解這一難題,就需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在持續推進以人為(wei) 本的新型城鎮化的同時,以城鄉(xiang) 的深度融合發展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使鄉(xiang) 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的生產(chan) 條件和生活條件,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我們(men) 應注意向發達省份學習(xi) ,借鑒先進經驗、正視自身問題,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探索統籌城鄉(xiang) 發展的新路子,以縮小與(yu) 先進地區的差距,縮小城鄉(xiang) 之間的差距,尤其是補足偏遠山區和糧食主產(chan) 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短板。

  一是統籌城鄉(xiang) 生產(chan) 力布局。現代化既是一個(ge) "集大成"的過程,又是一個(ge) 多層級的體(ti) 係。在經濟層麵主要體(ti) 現在工業(ye) 生產(chan) 力水平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種類豐(feng) 富、產(chan) 量充足、質量優(you) 良,城鄉(xiang) 居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生活質量持續提高等方麵。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著加快構建國內(nei) 大循環格局的迫切任務。為(wei) 此,需要統籌城鄉(xiang) 生產(chan) 力布局,按照城鄉(xiang) 融合與(yu) 平衡和充分發展的需要,改變過去單純城市工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的二元產(chan) 業(ye) 結構,以縣域為(wei) 重點,有選擇地在縣城及重點鄉(xiang) 鎮布局聯農(nong) 、涉農(nong) 及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催生有利於(yu) 城鄉(xiang) 平衡發展的新型業(ye) 態,提升縣域產(chan) 業(ye) 的勞動力承載力。在此基礎上,加快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不斷提高縣域村鎮建設水平和完善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服務功能,提高縣城及重點村鎮的人口承載力。為(wei) 此,必須以現有縣域建製鎮和集聚性中心村莊為(wei) 重點,以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和村鎮分類布局融合性規劃為(wei) 引領,優(you) 化土地資源供給和公共設施建設,為(wei) 新型工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及現代服務業(ye) 等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是統籌城鄉(xiang) 自然資源利用。河南省自然資源豐(feng) 富,呈現生物多樣性、水文豐(feng) 富性、地質地貌複雜性、易耕性土地比例大等特點,但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於(yu) 全國和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人口規模巨大和現代化的後發性,決(jue) 定了我省實現現代化將麵臨(lin) 更強的資源環境約束。尤其是近年來,城市的快速發展和農(nong) 村土地的過度使用,消耗了大量資源能源,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資源配置在城鄉(xiang) 之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位。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針對人口眾(zhong) 多、現代化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力較弱的基本省情,堅持係統思維,調整發展思路,以三生融合、綠色低碳為(wei) 統領,不斷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和人的多元化生存需求的適應性水平,努力實現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

  三是統籌城鄉(xiang) 人力資源開發。河南作為(wei) 人口大省,人力資源豐(feng) 富,但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一是我省教育的發展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遠遠低於(yu) 發達地區,全域具有大專(zhuan) 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2019:11.4%)處在絕大部分省份之後。二是我省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基本規律的認知水平也遠遠落後於(yu) 發達地區。受傳(chuan) 統觀念的影響,我省部分民眾(zhong) 和幹部對經濟發展落後(人均GDP倒數後幾位)、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占比較大(我省糧食自給率相當於(yu) 廣東(dong) 的6倍多)、人均收入水平偏低(2021年人均年收入河南隻有26811元,而廣東(dong) 是44993元,河南相當於(yu) 廣東(dong) 的59.7%)、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不增收及單位土地產(chan) 出效益低(城市以外區域的單位產(chan) 出效益相當於(yu) 廣東(dong) 的約三分之一)、城鄉(xiang) 差距大(2021我省城鎮居民收入37095元,農(nong) 村17533元,鄉(xiang) 村居民收入僅(jin) 為(wei) 城鎮的47.3%)等問題缺乏清醒認知,對國家有關(guan) 政策的理解和認知,諸如對土地等生產(chan) 資料基本屬性及其經營、生產(chan) 勞動及利益分配、社會(hui) 保障與(yu) 製度公平、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糧食安全等方麵,都還存在一些偏差和模糊認識。三是以城帶鄉(xiang) 、城鄉(xiang) 一體(ti) 的人力資源管理機製也還未得到完全建立,城鄉(xiang) 人才雙向流動還存在太多的堵點、卡點和難點,等等。這些都必須在教育培訓、選人用人評價(jia) 激勵、發展保障等方麵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體(ti) 製機製和製度體(ti) 係,加快疏通城鄉(xiang) 人力資源雙向流動、激發各級幹部幹事創業(ye) 激情、提升幹部群眾(zhong) 認識水平、增強全民發展能力,盡快提高人才成長速度與(yu) 城鄉(xiang) 發展需求的適應性。

  四是統籌城鄉(xiang) 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公共服務體(ti) 係既包括教育、衛生、文化、體(ti) 育等在內(nei) 的公共事業(ye) ,也包括勞動報酬、勞動保護、就業(ye) 服務、養(yang) 老保障等在內(nei) 的勞動保障,還包括保險、救助、福利、慈善等在內(nei) 的社會(hui) 保障,也可以統稱之為(wei) 基本保障體(ti) 係。構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是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hui) 公平公正、維護社會(hui) 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基本舉(ju) 措。當前最大的短板在於(yu) 城鄉(xiang) 居民尤其是傳(chuan) 統農(nong) 民的養(yang) 老保障,農(nong) 村基本養(yang) 老標準低不僅(jin) 直接影響著農(nong) 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也嚴(yan) 重製約現代化條件下農(nong) 村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調整尤其是傳(chuan) 統農(nong) 民與(yu) 土地關(guan) 係的調整,影響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的提高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的全麵發展。在深化農(nong) 村土地改革、轉換農(nong) 業(ye) 經營方式、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進程中,傳(chuan) 統農(nong) 民的養(yang) 老問題亟待解決(jue) 。解決(jue) 的基本辦法就是應當由中央和省級統籌,以城鄉(xiang) 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wei) 基礎,提高城鄉(xiang) 居民特別是農(nong) 村居民基礎養(yang) 老金標準,從(cong) 根本上免除他們(men) 的後顧之憂。

  五是統籌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建設。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建設既包括城鄉(xiang) 居民生活設施建設,也包括生產(chan) 基礎設施建設,還包括城鄉(xiang) 生態涵養(yang) 與(yu) 維護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統領下,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建設應適應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要求和方便人們(men) 交流互動的需要,堅持因地製宜、以人為(wei) 本、三生融合、和諧共生的方針,堅持統籌布局、融合規劃、一體(ti) 化設計、同質量建設的原則,製定相應的建設標準,尤其是在設施布局及功能設定上要做到規劃科學、設計合理並確保建設質量。當前最迫切的是要按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新型城鎮化的雙重要求,以服務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為(wei) 基礎、以方便居民生產(chan) 生活為(wei) 目標,在高質量做好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生態涵養(yang) 規劃和城、鎮、村、莊分類布局規劃的前提下,借鑒外省鄉(xiang) 村建設的基本經驗,按照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的思路,將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城鄉(xiang) 經營結合起來、將鄉(xiang) 村建設與(yu) 鄉(xiang) 村治理及宅基地改革結合起來,將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與(yu) 糧食增產(chan) 和土地比較效益增加結合起來,將城市更新和鄉(xiang) 村環境治理與(yu) 自然生態涵養(yang) 和維護結合起來,優(you) 化完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基礎設施,使之符合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需要並具備城市生活的基本品質,還要與(yu) 城市生態融為(wei) 一體(ti) 、相互支撐、互為(wei) 保障。

  六是統籌城鄉(xiang) 基層組織建設。基層組織包括基層黨(dang) 組織、基層治理組織和基層業(ye) 務組織,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政治思想上的引領作用、社會(hui) 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和經濟發展中的組織動員作用。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我國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但隨著生產(chan) 力的發展變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鄉(xiang) 的人口分布、勞動職業(ye) 、居住格局、社區文化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對基層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等方麵影響甚大。現代化視野下,基層組織的最大問題在於(yu) 鄉(xiang) 村基層組織的軟弱與(yu) 渙散,即鄉(xia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的體(ti) 弱力乏、經濟組織的功能退化和治理組織的被動作為(wei) 。適應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的需要,有必要對基層組織的治理結構進行相應調整。可以繼續加大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與(yu) 城市基層組織對鄉(xiang) 村的對口幫扶力度,向鄉(xiang) 鎮或片區選派工作隊,向鄉(xiang) 村選派經濟專(zhuan) 員、科技專(zhuan) 員、文化專(zhuan) 員及治理專(zhuan) 員等,建立常態化的互動共建、互助共享的幫扶製度,指導幫助鄉(xiang) 鎮黨(dang) 委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尤其是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建設及鄉(xiang) 村治理工作,動員組織鄉(xia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開展鄉(xiang) 村經營以發展集體(ti) 經濟、引導幫助黨(dang) 支部和村委會(hui) 加強自身建設、法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等。

  七是統籌財政資金投放與(yu) 使用。在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舉(ju)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之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時代背景下,鄉(xiang) 村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最大的資金池,國家財政資金、投資基金、金融資本、社會(hui) 資本紛紛瞄準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一國家戰略,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治理、鄉(xiang) 村建設和生態修複等方麵持續投放大量資金,鄉(xiang) 村的整體(ti) 麵貌正在發生根本變化。但是,麵對鄉(xiang) 村這一複雜的係統,過去多年來形成的資金投放和使用慣性,使得各項資金在鄉(xiang) 村落地後並沒有形成人們(men) 所期待的效果,無效和低效投資占比很高。因此,在作為(wei) 宏觀調控和市場引領的財政性資金進入鄉(xiang) 村的過程中,要在區域、城鄉(xiang) 、部門之間進行統籌,對投放方向、項目、地點、額度和預期效益等方麵進行綜合研判,以確保投資效果。當前應當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建設、生態修複等方麵進行係統性集約型投放,重點通過財政資金引領集體(ti) 經濟組織、國有平台公司、鄉(xiang) 村運營和社會(hui) 化服務企業(ye) 協調聯動、穩健發展,進而組織和帶動鄉(xiang) 村居民尤其是傳(chuan) 統農(nong) 民參與(yu) 和促進鄉(xiang) 村建設和經濟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八是統籌政府部門職能調整。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既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上層建築不斷適應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和經濟基礎變化的需要。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加強黨(dang) 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取得重大進展,但麵對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新要求,黨(dang) 和國家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履職能力等與(yu) 現代化實踐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主要是一些領域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依然存在;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依然突出,政府職能轉變仍還不到位;尤其是在涉及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領域存在著交叉重疊和缺陷漏洞並存的現象。要解決(jue) 這些問題,需要重點從(cong) 城鄉(xiang) 融合、三產(chan) 融合和三生融合的基點出發,進一步統籌產(chan) 業(ye) 發展、資源保障、生態維護、規劃建設、經營運轉等相關(guan) 業(ye) 務部門的職能分工,進一步對體(ti) 製和機構進行調整完善,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ti) 係,更好地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作者:張錕,係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副院長,正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