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李庚香:走出文化大省以文興業的新路子 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河南力量

  2023-06-26

  編者按

  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6月20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聯組織召開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走出文化大省以文興(xing) 業(ye) 的新路子”理論研討會(hui) ,旨在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即日起中原人文社科網將陸續刊發座談會(hui) 專(zhuan) 家發言,以饗讀者。

圖片1.png

  這個(ge) 六月,值得我們(men) 銘記。6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麵係統深入闡述,發出了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最強音。6月7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開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祝賀。6月底,我省也將組織召開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和全省文旅文創發展大會(hui) 。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重要講話精神和致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的賀信精神,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傳(chuan) 承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作出河南貢獻,努力為(wei) 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強大價(jia) 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一、深刻認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背景和要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著眼於(yu)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立足於(yu) 賡續中華文脈、建設現代文明,提出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必將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產(chan) 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要把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的背景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首先要把握好這次座談會(hui) 的背景。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作出重大部署。黨(dang) 的二十大之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次離京視察期間就來到我們(men) 安陽,專(zhuan) 門考察殷墟,仔細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在殷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飽含深情地講到“殷墟我向往已久”,並作出了三個(ge) 重要論斷。第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黨(dang) 創新理論的‘根’,我們(men)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liang) 個(ge) 結合’”。第二,“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cong) 未中斷,塑造了我們(men) 偉(wei) 大的民族,這個(ge) 民族還會(hui) 偉(wei) 大下去的”。第三,“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xi) 理解中華文明,古為(wei) 今用,為(wei) 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特別是第三個(ge) 重要論斷直接點明了殷墟之行的深意。這是總書(shu) 記首次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命題,而且是在我們(men) 河南、我們(men) 的殷墟提出來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在河南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賦予了我們(men) 沉甸甸的政治責任。

  當時,我在認真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shu) 記安陽重要講話精神的時候,就深感總書(shu) 記首次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命題飽含戰略深意,意義(yi) 非凡,值得密切關(guan) 注、深入思考和係統研究。果不其然,我們(men) 現在看到總書(shu) 記這一重要思想,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得到進一步闡發。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ge) 重大命題,這也是召開這次座談會(hui) 的原因。”“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其次,要把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的要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聚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ge) 重大問題,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闡述,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yi) 真理光芒、充盈著中華文化獨特氣韻的光輝文獻,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要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把握其要義(yi) 。

  一是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以貫通古今的文化自覺,鮮明提出中華文明五個(ge) 突出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是對中國文化特性、中華文明精神的深刻總結,是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全新視角,對創造新文化的恢弘擘畫,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針。

  二是深刻把握“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深刻揭示“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深入闡明“第二個(ge) 結合”的精髓要義(yi) ,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們(men) 黨(dang) 對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認識,為(wei)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不斷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提供了科學指引。特別是,“第二個(ge) 結合”是“必由之路”,是“最大法寶”,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開啟了我們(men) 國家思想解放的征程。如今,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第二個(ge) 結合”又一次開啟了我們(men) 思想解放的征程,是我們(men) 黨(dang) 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這一重要論斷具有五個(ge) 深遠而重大的文明意義(yi) :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相互成就,“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這就把“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要性說的非常的深刻。

  三是深刻把握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明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對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出明確要求。“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所指出:“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總書(shu) 記堅定有力的話語,跨越時空,撥雲(yun) 見日,指引前進方向。

  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回答好四個(ge) 重大問題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定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是一個(ge) 新文化生命體(t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世界意義(yi) 上就是要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同一個(ge) 問題的兩(liang) 個(ge) 方麵。

  首先,要闡明中國道路背後的深厚文化內(nei) 涵,為(wei)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融通文化之源

  兩(liang) 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福建武夷山朱熹園時,鮮明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兩(liang) 年後,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深刻闡釋:“我們(men) 的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不一樣?為(wei) 什麽(me) 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guan) 鍵就在於(yu) 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guan) 鍵就在於(yu) ‘兩(liang) 個(ge) 結合’。”這充分體(ti) 現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廣的曆史視野和深邃的理論智慧,深刻揭示了中國道路的文化淵源。

  闡明中國道路背後的深厚文化內(nei) 涵,本質上就是要講清楚中國道路與(yu) 中華文明道路的關(guan) 係。中國人的大同理想,天下一統、家國情懷等思想觀念深深根植於(yu) 中國人的精神血脈和生命追求之中,深深影響著今天的道路選擇和道路特色。

  比如,在文明起源的時候,我們(men) 中原文明與(yu) 其他文明有一個(ge) 重要的區別,就是其他文明都是走到宗教祭祀上去了,我們(men) 走了普世的路子。因此,我們(men) 的文明今天看來更加的自由。所以說,堅持中國道路,就是堅持中華文明道路。正是中華文明道路,決(jue) 定了中國道路的“中國特色”。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所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cong) 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其次,要闡明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厚植文化之根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強調,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men) 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men) 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在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刻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主義(yi) 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yi) 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必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yi) 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要正確看待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與(yu)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關(guan) 係,必須講清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我們(men) 黨(dang) 創新理論的關(guan) 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思想和理念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jia) 值,深深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信仰追求、價(jia) 值取向、道德觀念等。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必須激活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

  再次,要豐(feng) 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構築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注入不竭精神動力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類進步一日千裏,各種思潮洶湧澎湃,各種學說潮起潮落,價(jia) 值觀更加多元多樣。此時此刻,人們(men) 更需要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共同的“精神家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十分重視精神力量,他強調:“當今中國正處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關(guan) 鍵時期,國家強盛、民族複興(xing) 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因此,如何舉(ju) 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設精神家園的問題變得十分重要而緊迫。強國建設,需要什麽(me) 樣的精神引領?複興(xing) 的征途,需要什麽(me) 樣的價(jia) 值觀鑄魂?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研究和回答精神生活的豐(feng) 饒和富足問題,精神追求的“詩和遠方”問題,精神境界的高遠和提升問題。必須把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作為(wei) 戰略任務來抓,進一步積聚新時代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增強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更好地鑄造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思想,為(wei) 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為(wei) 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最後,要構築人類文明新形態,為(wei) 解決(jue) 全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思想、中國價(jia) 值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態,就是秉持“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的理念,充分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積極倡導文明對話與(yu) 文明互鑒,充分汲取、轉化人類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產(chan) 物。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要全麵解決(jue) 古今中西問題。新時代,我們(men) 要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道義(yi) 高點上,以更開放的視野、更寬廣的胸懷、更大度的氣魄,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衝(chong) 突,大力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等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積極發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與(yu) 當今世界發展的共鳴之處,促進各種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從(cong) 而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構築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堅持守正創新,走出文化大省以文興(xing) 業(ye) 的新路子,在傳(chuan) 承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作出河南貢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liang) 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因此,河南“最應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擔當”。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河南必須牢記囑托、勇於(yu) 擔當,深刻理解“第二個(ge) 結合”的豐(feng) 富內(nei) 涵,積極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河南力量。

  首先,從(cong) 事關(guan) “精神命脈”的高度,全麵梳理河南的文脈和學脈,“為(wei) 國家立心,為(wei) 民族立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如果丟(diu) 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隻有堅持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從(cong) 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men) 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e)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在新時代傳(chuan) 承和弘揚中原文化、黃河文化中,我們(men) 要格外重視“精神命脈”。如何把河南的“文脈”“學脈”梳理清楚,十分重要,十分關(guan) 鍵。這牽涉到“為(wei) 國家立心,為(wei) 民族立魂”,更是新時代河南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的基礎性任務。

  其次,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擔當賡續千秋文脈的使命

  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激活其生命力,創造性發展就是要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我們(men) 博物院的做法叫考古盲盒,讓收藏在博物館裏麵的文物活起。我們(men) 廣播電視台走的路子是藝術點亮,創新表達。我們(men) 洛陽的做法叫做顛覆式創意、沉浸式體(ti) 驗、年輕化消費、移動化傳(chuan) 播。

  我體(ti) 會(hui) ,在抓文化建設上,河南還存在沒有實現多元化、項目化的問題。我們(men) 現在叫做河南興(xing) 文化工程,把工程和文化連在一起在國內(nei) 是第一次。我們(men) 還要特別重視創意和設計。創意和設計就相當於(yu) 自然科學中的科學和技術,如果我們(men) 的文化建設沒有創意和設計,那就沒有內(nei) 涵。所以,創造性轉化要和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生活美學結合起來,我們(men) 怎麽(me) 樣創新呢?要和技術賦能結合起來。

  最後,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為(wei) 牽引,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河南力量

  河南曆史文化底蘊厚重,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通過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戰略,使文化和旅遊融合,使文旅和文創融合,對於(yu) 河南的發展將會(hui) 起到“四兩(liang) 撥千金”的作用。如何通過行走河南帶動老家河南呢?關(guan) 鍵在於(yu) 在讀懂中國上做好文章。要以中原曆史文化和黃河文化為(wei) 主線,做好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四大品牌,講好河南故事、黃河故事“兩(liang) 大故事”。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今天,放眼中華大地,文明之光照亮複興(xing) 之路,中華文脈在賡續傳(chuan) 承中弘揚光大,神州大地呈現出“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的生動圖景。全省社科界要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和致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開幕的重要賀信精神,深刻領會(hui) 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領會(hui) “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深刻領會(hui) 傳(chuan) 承發展中華文化的實踐要求,聚焦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重大課題,在中原大地掀起新時代有組織研究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熱潮,為(wei) 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河南社科界智慧和力量!

  (作者:李庚香,河南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