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欽: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價值

  2023-06-27

  編者按: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6月20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聯組織召開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走出文化大省以文興(xing) 業(ye) 的新路子”理論研討會(hui) ,以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即日起中原人文社科網陸續刊發座談會(hui) 專(zhuan) 家發言,以饗讀者。

1687832993324955.png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中原文化和黃河文化蘊含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基本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jia) 值理念、道德規範,傳(chuan) 承著華夏文明的根脈,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代表性文化。充分挖掘中原文化和黃河文化的代表性內(nei) 涵,並積極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於(yu) 落實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及推動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走出文化大省以文興(xing) 業(ye) 的新路子,是河南省實現“兩(liang) 個(ge) 確保”的題中之義(yi) ,也是實現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方向。2019年9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在黃河流域這片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土地上,孕育著深深植根於(yu) 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與(yu) 黃河文化相生相長、互為(wei) 依存,傳(chuan) 承著華夏文明的繁盛,以開放包容、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燦爛輝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博大精深,蘊藏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軟實力。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賡續中華文脈、傳(chuan) 承華夏文明的母體(ti) 文化。“萬(wan) 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ang) 以成。”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在長期吸納異域文化、周邊文化等多種文化養(yang) 分中豐(feng) 富和發展起來的,形成了多元一體(ti) 的文化形態,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基本形態。黃河流域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優(you) 勢,在中華民族長期的曆史演進中,有大約3000年都是政治、經濟、文化的活動中心。中國最早的古代城市都集中在黃河流域,特別是黃河中下遊的夏商周都城遺址,現存的豐(feng) 富物質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先輩的生活和奮鬥足跡,勾勒出中華文明發展的中心圖景,彰顯出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ou) 秀文明資源。我們(men) 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的多重價(jia) 值,傳(chuan) 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jia) 值符號和文化產(chan) 品。”中原文化、黃河文化遺產(chan) 多種多樣、璀璨耀目,有遺址、碑刻、建築、技術、表演等。其中起始於(yu) 北魏孝文帝年間的龍門石窟,以大量生動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cong) 不同側(ce) 麵反映和記錄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狀況,是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文化瑰寶。河南安陽殷墟,作為(wei)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ge) 有文獻可考、為(wei) 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展示著商代的青銅器、玉器、甲骨文、商代畜力車實物標本和道路遺跡等,其中出土的甲骨文為(wei) 我們(men) 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以此可以窺見,璀璨深厚的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對於(yu) 中華民族曆史進程的推動,對於(yu) 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對於(yu)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傳(chuan) 承,對於(yu) 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乃至對於(yu) 世界文明的進步,都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2022年10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考察時指出,“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xi) 理解中華文明,古為(wei) 今用,為(wei) 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豐(feng) 富深厚的文化資源必然潛藏著強大的文化力量。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核心理念與(yu) 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價(jia) 值觀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豐(feng) 富燦爛,承載著中華民族如何從(cong) 荒野走向文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苦難與(yu) 輝煌交相跌宕的曆史記憶,有著根源性、傳(chuan) 承性、厚重性和輻射性等重要特征,深藏著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一是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含深邃的思想智慧,為(wei) 我們(men) 的認識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例如老子從(cong) 激烈的社會(hui) 運動中感到社會(hui) 不是固定不變的,從(cong) 中認識到了一些事物變化的規律,事物間相互依存、彼此消長的狀況,“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qing) ”。二是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很多文化理念對於(yu) 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起著引領作用。如《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的胸懷氣度,對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都有著根本的啟發和借鑒作用。三是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於(yu) 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例如東(dong) 漢蔡倫(lun) 發明的造紙術,大大推動了人類文化的傳(chuan) 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又如指南針的發明,便利了航海技術的成熟,促進了世界向近代文明的轉型。四是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有著強大的精神凝聚作用。例如新鄭黃帝故裏每年3月份舉(ju) 行的拜祖大典、平頂山魯山舉(ju) 行的世界劉氏宗親(qin) 祭拜始祖累公大典、周口姓氏文化節等的隆重舉(ju) 行,都充分體(ti) 現了血濃於(yu) 水、樹連其根的文化傳(chuan) 承。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統一,是我們(men) 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新時代新征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需要大力傳(chuan) 承這種優(you) 秀傳(chuan) 統。

  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展示中國曆史深厚底蘊,是塑造我國國家形象,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關(guan) 鍵環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交融、交鋒,對於(yu) 國家發展、民族複興(xing) 既是機遇,也是一種嚴(yan) 峻的挑戰。“酒香也怕巷子深”,加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對外傳(chuan) 播力度,勢在必行。因此,我們(men) 要加強發動和利用好政府與(yu) 民間的更多優(you) 勢,創新海外傳(chuan) 播機製,加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對外傳(chuan) 播力度,提升中國故事的吸引力和魅力,這是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基本途徑,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必然選擇。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曆史文化底蘊最為(wei) 深厚。要講好中國故事,就必須講好黃河故事。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所強調:“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流和主幹、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核心主幹和集大成者,是黃河文化的源頭活水。中原文化、黃河文化,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主要內(nei) 容和重要代表,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進程,將深刻地影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整體(ti) 效果,關(guan) 係著文化自信重要基石的構建。新時代,複興(xing) 黃河文化、振興(xing) 中原文化,是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構築文化自信標杆的重要舉(ju) 措。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複合型的,推動二者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重要文化底盤。

  (作者:王明欽,河南大學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