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係的時代使命與必由之路

來源:河南省社科聯  作者:周倩2022-10-29

  編者按:

  2022年10月16日,舉(ju) 世矚目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勝利召開。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省社科聯推出二十大特別策劃——“聚焦二十大·一起學報告——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家談”,邀請社科界專(zhuan) 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學報告、談認識、說體(ti) 會(hui) 。從(cong) 10月19日起,分九個(ge) 專(zhuan) 題陸續推出,以饗讀者。今天推出專(zhuan) 題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之二:鄭州大學社會(hui) 科學處處長、河南省教育質量學會(hui) 會(hui) 長、教授周倩的文章《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的時代使命與(yu) 必由之路》。

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的時代使命與(yu) 必由之路

周倩

1667014640831487.jpg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yi) 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ge) 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cong) 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這為(wei) 新時代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men) 必須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自覺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的重任。

  一、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是時代之需

  首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實需要。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麵臨(lin) 新的戰略機遇。”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我們(men) 同樣麵臨(lin) “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這既需要自然科學的沉著應對,也需要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深刻研判。當前,我們(men) 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dang) 的建設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增強理論的理解力、闡釋力、影響力,不斷提出真正解決(jue) 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其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客觀需要。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我們(men) 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麵向未來,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迫切需要哲學社會(hui) 科學在新征程上不斷取得新發展。

  最後,補齊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短板的內(nei) 在需要。長期以來,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域存在著“西方學派、西方理論、西方文化、西方思想、西方話語”至上的傾(qing) 向,唯洋是尊,淩空蹈虛,脫離國情。偉(wei) 大的時代,迫切需要我們(men) 大力繁榮哲學社會(hui) 科學,立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wei) 主攻方向,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成為(wei) 新思想、新理論、新話語的重要策源地。

  二、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的必由之路

  首先,科學理論指導。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擁有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指導是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的根本所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必須堅持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貫穿於(yu) 全領域、全過程、各方麵。

  其次,植根中華文化。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使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具體(ti) 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的重要體(ti) 現。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隻有立足中國、植根中華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隻有貼近我國現實、反映時代脈搏、傾(qing) 聽人民心聲,才能根深葉茂。因此,我們(men) 要改變對西方學術概念和理論框架的“路徑依賴”,充分吸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營養(yang) ,總結提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理論概念和術語,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傳(chuan) 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不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辟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的新方向、新道路。

  最後,堅持胸懷天下。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曆史、把握當代,關(guan) 懷人類、麵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等方麵充分體(ti) 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需要我們(men) 具有世界眼光,在尊重各國文明文化的基礎上,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guan) 切,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真正屹立於(yu) 世界學術之林。

  (作者:周倩,鄭州大學社會(hui) 科學處處長,河南省教育質量學會(hui) 會(hui) 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