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2年10月16日,舉(ju) 世矚目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勝利召開。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省社科聯推出二十大特別策劃——“聚焦二十大·一起學報告——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家談”,邀請社科界專(zhuan) 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學報告、談認識、說體(ti) 會(hui) 。從(cong) 10月19日起,分九個(ge) 專(zhuan) 題陸續推出,以饗讀者。今天推出專(zhuan) 題七“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之一:鄭州大學副校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屈淩波的文章《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屈淩波
創新是一個(ge) 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ge) 國家興(xing) 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刻闡明了創新的重要地位和意義(yi) ,既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的曆史經驗,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加快創新發展的基本遵循,為(wei)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讓創新真正成為(wei) 第一動力。當前,世界疫情和傳(chuan) 統安全風險相互交織,全球治理體(ti) 係和國際格局加速調整。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急迫性進一步增強。跨越這一關(guan) 口,出路就在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讓創新真正成為(wei) 第一動力。一是必須堅持以創新引領新發展階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二是必須堅持以創新為(wei) 首的新發展理念。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可知,創新發展是關(guan) 鍵,關(guan) 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隻有牢牢堅持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把握發展的主動權,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必須堅持以創新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dang) 和國家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新舉(ju) 措。隻有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融入創新鏈,才能占得先機、取得優(you) 勢、贏得未來。四是必須堅持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ge) 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you) 勢。”在中國經濟發展從(cong) 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從(cong) 規模擴張向結構優(you) 化轉變、從(cong) 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過程中,必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第二,用好人才第一資源。“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ye) 以才興(xing)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創新的優(you) 勢和主導權。麵對發展的新階段新任務,麵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激烈競爭(zheng) ,隻有用好人才第一資源,才能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創新活力。一是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統攬統籌,加大工作力度,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二是必須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要解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枷鎖”,鼓勵人才大膽創新、大膽創造,讓人才脫穎而出。要加大人才先進典型宣傳(chuan) 力度,讓各類人才在實現抱負中體(ti) 驗快樂(le) 、在貢獻社會(hui) 中得到尊重。三是必須構建長效機製。要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製,構建充分體(ti) 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jia) 值的收益分配機製。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要探索建立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機製,釋放創新活力。
第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但是,必須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麵對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革命席卷而來,我國發展還麵臨(lin) 重大科技瓶頸,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格局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科技基礎仍然薄弱,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是要加強基礎研究。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趨勢,堅持從(cong) “四個(ge) 麵向”中明確主攻方向,從(co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安全麵臨(lin) 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以關(guan) 鍵共性技術、前瞻引領技術、“卡脖子”技術為(wei) 突破口,完善關(guan) 鍵技術供給體(ti) 係,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二是要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要牽住數字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ge) “牛鼻子”,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要健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充分發揮國家作為(wei) 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前景好的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抓係統布局、係統組織、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場、社會(hui) 等各方麵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未來的整體(ti) 優(you) 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發展的必由之路,決(jue) 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隻有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才能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才能使中華民族傲然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屈淩波,鄭州大學副校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