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2年10月16日,舉(ju) 世矚目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勝利召開。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省社科聯推出二十大特別策劃——“聚焦二十大·一起學報告——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家談”,邀請社科界專(zhuan) 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學報告、談認識、說體(ti) 會(hui) 。從(cong) 10月19日起,分九個(ge) 專(zhuan) 題陸續推出,以饗讀者。今天推出專(zhuan) 題七“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之三: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社會(hui) 科學處處長、教授饒明奇的文章《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
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
饒明奇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把“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單獨作為(wei) 一部分,並且放在比較靠前的位置專(zhuan) 門論述,足以體(ti) 現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科教興(xing) 國戰略的重視達到了新高度。其中,關(guan) 於(yu) 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的有關(guan) 論述,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做好科技和教育工作的思想動員和行動綱領。
一、充分認識新時代十年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ye) 偉(wei) 大變革的裏程碑意義(yi) ,增強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曆史自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在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科技和教育事業(ye) 所取得的顯著成就,是這一偉(wei) 大變革的重要標誌之一。十年來,我們(men) 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我國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曆史性跨越,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全麵提高。
充分認識新時代十年科技和教育事業(ye) 偉(wei) 大變革的裏程碑意義(yi) ,要求我們(men) 必須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切實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必須牢牢堅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科技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重大決(jue) 策部署、基本經驗;必須不斷激發廣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自信自立的精神力量,切實增強建設科技強國 、教育強國的曆史自信。
二、清醒認識我國科技和教育工作的短板,增強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緊迫感
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和規模空前加劇,科技競爭(zheng) 日趨激烈。與(yu)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 在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大背景下,人民對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更多更高,國際高層次人才的競爭(zheng) 更為(wei) 激烈,我們(men) 在經費投入、教育教學理念、師資隊伍建設、專(zhuan) 業(ye) 學科結構、教學手段、教學改革、內(nei) 部治理等方麵還有不少困難和不足。
清醒認識我國科技和教育工作的短板,要求我們(men) 必須充分認識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的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必須充分認識建設科技強國和教育強國目標任務的艱巨性和複雜性,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腳踏實地、久久為(wei) 功;必須按照黨(dang) 的二十大的總體(ti) 部署,進一步增強建設科技強國和教育強國的使命感、緊迫感,激發內(nei) 生動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深入研究當代科技和教育工作的新特點、新趨勢,深入研究我國科技和教育工作麵臨(lin) 的新挑戰、新矛盾、新問題,明確努力方向。
三、緊緊圍繞科技和教育工作的新征程新使命狠抓落實,凝聚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強大合力
黨(dang) 的二十大,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動員令,對今後科技和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麵部署。圍繞科技工作,報告提出了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培育創新文化、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等戰略任務。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主題,報告提出了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加快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統籌各類教育協同創新、加強一流大學和優(you) 勢學科建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進教育數字化等戰略任務。
明確新征程新使命,要求我們(men) 必須把科教興(xing) 國戰略貫徹落實到各項具體(ti) 工作中,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ou) 勢,切實凝聚起全社會(hui) 的強大合力;必須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教育健康發展的正確方向;必須發揚偉(wei) 大鬥爭(zheng) 精神,出實招、辦實事,以釘釘子精神清除製約科技和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頑瘴痼疾,全麵深化科技和教育體(ti) 製改革,釋放製度紅利;必須在全麵部署的基礎上,牢牢抓住“卡脖子”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等重點工作,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
四、深刻把握科技和教育工作的內(nei) 在規律,牢牢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係統觀念,切實增強工作的實效性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是一個(ge) 發展中大國,仍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正在經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guan) 係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科技和教育工作是一個(ge) 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也必須尊重科學規律、精心謀劃。
一要把握現代科技發展綜合化趨勢,製定體(ti) 現學科差異、協同創新要求的製度措施,以形成促進科技創新的管理服務合力;二要統籌兼顧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guan) 係,實現高質量發展;三要統籌優(you) 質教育資源在城鄉(xiang) 之間、區域之間、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優(you) 化配置,實現協調發展,促進公平正義(yi) ;四要深入推進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優(you) 化職業(ye) 教育類型定位;五要統籌基礎學科、新興(xing) 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you) 勢學科;六要統籌科技和教育事業(ye) 管理體(ti) 製機製綜合改革,切實做好分層、分類精準施策,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協同性;七要統籌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的關(guan) 係,以精神激勵為(wei) 主,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hui) 風尚;八要增強統籌“兩(liang) 個(ge) 大局”的意識,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作者:饒明奇,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社會(hui) 科學處處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