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助力現代化河南建設

來源:河南省社科聯  作者:王海傑2022-11-07

  編者按:

  2022年10月16日,舉(ju) 世矚目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勝利召開。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省社科聯推出二十大特別策劃——“聚焦二十大·一起學報告——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家談”,邀請社科界專(zhuan) 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學報告、談認識、說體(ti) 會(hui) 。從(cong) 10月19日起,分九個(ge) 專(zhuan) 題陸續推出,以饗讀者。今天推出專(zhuan) 題九“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現代化河南建設”之二:鄭州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海傑的文章《以民營企業(ye) 結構性改革助力現代化河南建設》。

以民營企業(ye) 結構性改革助力現代化河南建設

王海傑

1667804635914601.p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要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的舉(ju) 世矚目成就充分證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二十大報告再次發出了大力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最強音,為(wei) 新時代民營企業(ye) 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民營企業(ye) 的結構性改革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內(nei) 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明確強調,要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ye) 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ye) 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jun) ,是推動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ti)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需要民營企業(ye) 加快自身的結構性改革,充分釋放活力和創造力,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wei) 。

  河南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民營企業(ye) 在助推“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推進民營企業(ye) 結構性改革方麵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yu) 經濟發達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調查顯示,河南民營企業(ye) 結構性改革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大部分民營企業(ye) 尚未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創新動能偏弱,關(guan) 鍵性新要素偏少,整體(ti) 競爭(zheng) 力不強,規模普遍偏小,產(chan) 業(ye) 結構較為(wei) 落後,空間聚集度偏低。為(wei) 此,需加快推進民營企業(ye) 結構性改革,助力“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

  一是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ye) 特別是家族製企業(ye) ,以明晰產(chan) 權為(wei) 核心進行產(chan) 權製度改革和治理結構創新,構建責權利明晰的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ye) 製度。引導民營企業(ye) 加快建立治理結構合理、股東(dong) 行為(wei) 規範、內(nei) 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治理結構。鼓勵民營企業(ye) 製定規範的公司章程,完善公司股東(dong) 會(hui) 、董事會(hui) 、監事會(hui) 等製度,明確各自職權及議事規則。鼓勵民營企業(ye) 完善內(nei) 部激勵約束機製,規範優(you) 化業(ye) 務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科學規範的勞動用工、收入分配製度,推動質量、品牌、財務、營銷等精細化管理。探索在內(nei) 部治理結構中充分發揮中共黨(dang) 組織對企業(ye) 的領導作用,重視發揮公司律師和法律顧問的作用。

  二是優(you) 化能力結構。整合企業(ye) 的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的能力結構。建立企業(ye) 家科技創新谘詢座談會(hui) 議製度,製定鼓勵企業(ye) 研發的重點領域指導目錄,支持中央企業(ye) 、民營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支持數字經濟、平台經濟企業(ye) 加強硬科技創新,提升民營企業(ye) 的技術創新能力。借助數字技術、價(jia) 值共創和跨界融合,提升民營企業(ye) 的數字機會(hui) 識別能力、數字化能力和數字協同能力,驅動民營企業(ye) 創新商業(ye) 模式。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升民營企業(ye) 的金融素養(yang) ,鼓勵民營企業(ye) 探索創新資本模式。引導民營企業(ye) 強化數據意識和連接意識,通過數據管理、分析和挖掘,利用數字化多媒體(ti) 渠道,實現營銷精準化,積極嚐試創新營銷模式。

  三是優(you) 化要素結構。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xing) 省、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打造創新發展生態體(ti) 係。省市協同,圍繞國家創新高地建設,以打造國家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體(ti) 係為(wei) 重點,創新機製,加大投入,加快培育重大技術創新的孵化和承載平台。省級支持各市對標沿海發達地區,結合當地主導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需要,製定出台最優(you) 的人才培養(yang) 、引進、使用政策,全麵提升河南省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支持縣市製定出台優(you) 惠政策,提升對回鄉(xiang) 、返鄉(xiang) 創業(ye) 人才的吸引力。強化省級金融大數據平台服務功能,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體(ti) 係建設,持續推動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緩解。改革創新財政科技研發經費投入機製,最大限度激勵引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自主加大研發投入。省市製定出台支持風險投資基金、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的優(you) 惠政策,完善科技金融體(ti) 係,為(wei) 創新發展提供融資支撐。

  四是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民營企業(ye) 要通過數智化轉型平台與(yu) 消費者進行及時、深度的雙向交互,借助數字技術,探索眾(zhong) 包、眾(zhong) 籌等模式,讓消費者直接參與(yu) 到產(chan) 品研發設計,精準快速地把握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適時調整優(you) 化產(chan) 品研發方向和產(chan) 品線,合理設計市場型產(chan) 品、利潤型產(chan) 品和形象型產(chan) 品的功能結構,在引導民營企業(ye) 回歸主業(ye) 主責中,動態優(you) 化產(chan) 品線的寬度、長度和深度,提升產(chan) 品的整體(ti) 市場競爭(zheng) 力。借助“三個(ge) 一批”、“萬(wan) 人助萬(wan) 企”和重點項目“揭榜掛帥”活動,引導高成長型企業(ye) 向產(chan) 業(ye) 鏈高端攀升,引導成熟型企業(ye) 另辟蹊徑尋找細分賽道的增量機會(hui) 、通過產(chan) 品創新打造差異化。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聚焦細分領域加快產(chan) 品迭代、品類創造,打造一批帶動產(chan) 業(ye) 升級的新產(chan) 品,進入產(chan) 業(ye) 鏈的中高端、價(jia) 值鏈的關(guan) 鍵環。深化地企合作和央企間的合作,整合區域產(chan) 品零部件企業(ye) ,搭建從(cong) 設計、材料、工程試驗的產(chan) 品開發流程,形成“研發設計+生產(chan) 加工+配套+服務”鏈條完整的產(chan) 品生態係統。

  五是優(you) 化規模結構。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等措施培育壯大頭部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核心企業(ye) ,強化“微成長、小升規、高變強”民營企業(ye) 梯次培育,加快形成以龍頭企業(ye) 和“瞪羚企業(ye) ”為(wei) 引領、高新技術企業(ye) 為(wei) 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為(wei) 基礎的民營企業(ye) 梯隊,培育一大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形成“創新龍頭企業(ye) 頂天立地、中小企業(ye) 鋪天蓋地”的局麵。發揮政府引導、協調作用,積極圍繞“鏈主”補鏈強鏈延鏈,打造需求對接、業(ye) 務關(guan) 聯、市場融合、經營協同的企業(ye) 集群,發揮企業(ye) 集聚最大效應。

  六是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創新強鏈、數字融鏈、轉型延鏈、多元穩鏈、招商補鏈、生態暢鏈“六大行動”機遇,堅持“項目為(wei) 王”,支持處於(yu) 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領域的民營企業(ye) 通過新技術嫁接、新模式導入、新業(ye) 態培育、新場景布局等開拓新賽道,實現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與(yu) 協同升級新格局。推動材料、裝備、汽車、食品、現代農(nong) 業(ye) 等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領域的民營企業(ye) ,實施一批重大創新項目,突破一批關(guan) 鍵共性技術,實現迭代升級。推動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功能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的民營企業(ye) 借助核心技術突破,實現掐尖領跑。推動新一代通訊、未來網絡、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產(chan) 業(ye) 領域的民營企業(ye) 前瞻布局,通過在部分前沿領域實現非對稱性趕超,實現破冰引領。

  七是優(you) 化空間結構。提升民營企業(ye) 空間集聚度,推動區域協同,優(you) 化市本級、縣域以及鄉(xiang) 村民營企業(ye) 空間結構,推動中心城區“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借助金融創新、土地製度改革、政府服務優(you) 化等政策措施,通過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生態、搭建產(chan) 業(ye) 平台、培育產(chan) 業(ye) 項目、壯大產(chan) 業(ye) 主體(ti) ,推動區域融合、產(chan) 業(ye) 融合、產(chan) 城融合、城鄉(xiang) 融合,助力縣域民營企業(ye) 以特色化、綠色化、數字化、鏈式化使民營企業(ye) 發展為(wei) “成高原”的主體(ti) 。借助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項目、資金和人才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區民營企業(ye) 集聚,通過創新力、吸引力、控製力和聚集度的提升,以“大”和“強”使民營企業(ye) 成為(wei) “起高峰”的主體(ti) 。

  (作者:王海傑,鄭州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