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域內統籌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

來源:河南省社科聯  作者:耿明齋2022-11-09

  編者按

  2022年10月16日,舉(ju) 世矚目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勝利召開。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省社科聯推出二十大特別策劃——“聚焦二十大·一起學報告——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家談”,邀請社科界專(zhuan) 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學報告、談認識、說體(ti) 會(hui) 。從(cong) 10月19日起,分九個(ge) 專(zhuan) 題陸續推出,以饗讀者。今天推出專(zhuan) 題九“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現代化河南建設”之四:河南大學資深教授、河南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共河南省委谘詢組研究員、河南省政府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耿明齋的文章《在縣域內(nei) 統籌推進中國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在縣域內(nei) 統籌推進中國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耿明齋

1667981989329237.jp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並強調“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作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省,著力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無疑是河南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踐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按照黨(dang) 中央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兩(liang) 個(ge) 確保”戰略部署,實現縣域“起高原”和省域現代化的關(guan) 鍵環節。中國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道路該如何走?我們(men) 認為(wei) 應該在縣域空間尺度內(nei) 統籌解決(jue) 。

  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是整個(ge)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啃下的最後一個(ge) 硬核

  我們(men) 已經確定了未來30年分兩(liang) 階段實現現代化目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無疑是整個(ge) 國家現代化的薄弱環節,也是重點和關(guan) 鍵。沒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現代化,整個(ge) 國家的現代化不可能圓滿完成。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本上被縣域覆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就是縣域現代化。所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縣域現代化是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內(nei) 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的兩(liang) 大核心任務,也是整個(ge) 國家現代化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於(yu) 涉及複雜的經濟社會(hui) 關(guan) 係和利益結構調整,以縣為(wei) 地域單元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可以說是整個(ge)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走完的最後一公裏,也是必須穿透的最後一道屏障、啃下的最後一個(ge) 硬核。因此,這兩(liang) 大任務必須放在一個(ge) 平台上統籌研究解決(jue) 。

  二、“硬核”在於(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中麵臨(lin) 且亟須解決(jue) 的問題與(yu) 整個(ge) 社會(hui) 現代化密切相關(guan)

  首先,現代化是財富總量持續增長與(yu) 結構持續演化的過程。現代化的起點是由技術進步驅動的產(chan) 業(ye) 革命,終點是工業(ye) 主導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對整個(ge) 社會(hui) 包括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全覆蓋,表現為(wei) 由工業(ye) 化城鎮化驅動的整個(ge) 社會(hui) 逐漸發展提升的過程,通過越來越多的農(nong) 產(chan) 品、勞動力、土地等元素的吸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得到改造,城鄉(xiang) 差別基本消失。

  其次,現代化進程中會(hui) 出現落差與(yu) 分化。現代化過程並非一蹴而就,一氣嗬成,總是一部分人先行被工業(ye) 和城市所吸納,另一部分人被留在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狀態中,從(cong) 而形成落差與(yu) 分化,帶來一係列經濟社會(hui) 問題。比如:由於(yu) 務工與(yu) 務農(nong) 收入落差巨大,耕地撂荒現象時有發生,農(nong) 村年輕人普遍缺乏農(nong) 業(ye) 訓練,誰來種地以及如何種地成了問題;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卻無力舉(ju) 家隨遷,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兒(er) 童越來越多,成為(wei) 社會(hui) 應該關(guan) 注的問題;城鎮化遷徙數量越來越大,農(nong) 村常住人口越來越少,空置院落越來越多,空心村現象越來越嚴(yan) 重,未來農(nong) 村居住空間如何演化調整成為(wei) 必須研究解決(jue) 的問題;農(nong) 村居民對子女享受優(you) 質教育的願望越來越強烈,鄉(xiang) 村學校生源流失、校舍空置、資源閑置和城市學校短缺、大班額現象突出,基礎教育空間布局調整和資源優(you) 化布局已迫在眉睫;人口流失和農(nong) 民對優(you) 質醫療資源需求也使傳(chuan) 統的村醫製度難以為(wei) 繼,從(cong) 而產(chan) 生農(nong) 村公共醫療服務體(ti) 係重構問題;城市生活方式普及提升了農(nong) 村居民對人居環境標準的需求,農(nong) 村道路、街區衛生和生態環境、體(ti) 育娛樂(le) 設施等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短板凸顯出來,建設和改善需求日趨強烈,等等。

  再次,最終聚焦在較遲被現代化覆蓋的農(nong) 村剩餘(yu) 人口。所有這一切,雖然表現為(wei) 是整個(g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進程中凸顯出來的問題,但從(cong) 人本角度來看,最終是針對農(nong) 村剩餘(yu) 人口所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按照目前的節奏,未來15~30年內(nei) ,現有的剩餘(yu) 農(nong) 村人口中還會(hui) 有相當大的部分繼續以非農(nong) 就業(ye) 和城鎮化遷徙的方式被現代化覆蓋。所以,我們(men) 需要集中解決(jue) 的實際上隻是最終剩餘(yu) 在農(nong) 村的人口(大約占總人口的20%),這部分農(nong) 村剩餘(yu) 人口如何被現代化覆蓋,這是未來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縣域現代化所要聚焦的真問題。

  三、農(nong) 村剩餘(yu) 人口現代化問題需要在縣域空間尺度內(nei) 解決(jue)

  首先,在縣域空間尺度內(nei) 解決(jue) 農(nong) 村剩餘(yu) 人口現代化問題比較適宜。正如前述所講,現代化過程,注定了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和城市生產(chan) 生活方式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元素的吸納與(yu) 覆蓋有先後之別,從(cong) 而造成分化,暫時未被吸納覆蓋的農(nong) 村剩餘(yu) 人口就成了問題,這是現階段我國“三農(nong) ”問題的本質,也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所要解決(jue) 問題的本質。可以說,幾乎所有主要問題都無法在鄉(xiang) 村地域尺度範圍內(nei) 得到有效解決(jue) ,因為(wei) 以集中化為(wei) 特點的現代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早已越過了以村落為(wei) 地域單元分散發展的階段;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相對完善的縣城成為(wei) 農(nong) 村居民吸引力中心和集聚中心。局限在村內(nei) 乃至鄉(xiang) 域內(nei) 來解決(jue) 這些問題既不經濟,也無此財力,隻能在縣域尺度內(nei) 統籌。

  其次,鄉(xiang) 村剩餘(yu) 人口現代化問題的解決(jue) 涉及政策和製度調整,需要縣級政府統籌試驗示範。一是在耕地使用權由農(nong) 戶碎片化分割占有的條件下,推進規模化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方式,不但需要突破繁雜的土地流轉屏障,還會(hui) 遇到種糧補貼政策受益對象錯位,支付高額的土地租金、使得土地經營成本增加的問題。種糧政策和土地製度如何調整?這些都需要研究突破和試驗示範。二是在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人口進城定居,農(nong) 戶老宅空置越來越多,空心村越來越嚴(yan) 重,宅基地權益製度如何改革?退出機製如何設計?都是土地製度的深層次問題,需要研究突破和試驗示範。三是與(yu) 上述趨勢相適應,在農(nong) 村居住空間結構客觀上需要大幅度收縮的情況下,怎樣順應趨勢,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居民點,實現資源優(you) 化配置?這不但涉及對規律的認識,也涉及利益調整和鄉(xiang) 村組織及治理體(ti) 係變革,需要研究突破和試驗示範。四是在農(nong) 村居民對優(you) 質教育和醫療資源需求日益強烈的情況下,學校和醫院及醫療點如何布局?如何建立便捷有效的分享機製,同樣需要研究突破和試驗示範。

  上述這些研究和試驗示範,不但在縣域空間尺度是適當的,而且需要縣級政府有效的統籌和組織協調。

  (作者:耿明齋,河南大學資深教授,河南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共河南省委谘詢組研究員,河南省政府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