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2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麵落實省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部署開局之年。近期,省社科聯約請部分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從(cong) 理論視野展望河南發展的趨勢,從(cong) 文化視角把握學科研究的方向,以期引導全省社科界共同奏響“奮勇爭(zheng) 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強音,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營造良好氛圍。從(cong) 本期起陸續刊發專(zhuan) 家觀點,以饗讀者。現推出第1期:李庚香《奏響新時代河南社科最強音》。
核心提示:站在新的曆史起點、身處新的曆史方位,河南社科界要增強曆史主動,更好擔負起“興(xing) 文化”使命任務,係統研究河南文化的曆史成就和當代發展,加快構建新時代中原學。
2022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奮進的重要一年,也是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的關(guan) 鍵之年。站在新的曆史起點、身處新的曆史方位,河南社科界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必須繼續發揚曆史主動精神,乘勢而上、接續奮鬥,奏響新時代社科最強音。
首先,要聚焦“興(xing) 文化”使命任務。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wei) 條件。在人類曆史上的四大古老文明中,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lun) 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早已湮滅在曆史長河之中,其根本原因就在於(yu) 多種複雜因素導致的文化斷裂。唯有中華文明不斷裂、一往無前,能夠綿延5000多年,歸根到底還是文化的作用。曆史表明,社會(hui) 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一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夠產(chan) 生思想的時代。要深刻認識“興(xing) 文化”是“國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需者”,以清醒的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更好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社科界的使命任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其次,要加強河南曆史文化研究。河南曆史悠久、文化厚重。今日之河南是曆史之河南的延續和發展。要認識今天的河南,就要深入了解河南的文化血脈。隻有搞清楚我們(men) 文化的根與(yu) 脈、源與(yu) 流,才能真正明白當代河南從(cong) 哪裏來、往哪裏去的問題。要推動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特別是與(yu) 炎黃文化、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相結合。要以文化河南譜係為(wei) 主題,圍繞河南曆史、河南文化、河南思想、河南精神、河南道德、河南法治、河南美學、河南藝術、河南經驗、河南現象等進行深入研究。要突出河南特色的全國意義(yi) ,使河南曆史文化成為(wei) “中國話語”的重要來源、“中國故事”的重要內(nei) 容、“中國精神”的重要體(ti) 現,向世界講好中華曆史中的河南故事,讓世界知道為(wei) 人類文明作貢獻的河南。要立足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圍繞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對河南曆史文化進行學術化、學科化、係統化、規範化梳理,真正搞明白河南曆史文化的源流演變、內(nei) 涵精髓、人文特征和當代價(jia) 值,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煥發時代光彩。
最後,要加快構建新時代中原學。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是曆史賦予我們(men) 的時代重任,也是“興(xing) 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和基本支撐。在“5.17”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自豪禮敬的語氣曆數中華民族各個(ge) 曆史時期傑出的思想大家,強調“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在此意義(yi) 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河南探索,我們(men) 既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也坐擁厚重的資源,胸懷充盈的自信。近年來,我們(men) 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敏銳的學術眼光,自覺肩負起“興(xing) 文化”的使命任務,深入挖掘、傳(chuan) 承弘揚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特別是創造性地倡議、提出構建“中原學”這一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河南特色的標識性命題,積極打造具有中國氣派、中原氣象、河南特色的中原學,在省內(nei) 外產(chan) 生積極影響,為(wei) 堅定河南大省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自信作出了社科界的貢獻。要深度聚焦黃河文化和殷商文化,打造新時代黃河學、中原殷商學,使新時代黃河學、殷商學研究成為(wei) 中原學研究的新高地。要對河洛學、黃河學、炎黃學、殷商學、新宋學、馮(feng) 友蘭(lan) 新理學進行學脈梳理,加快構建中原學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要推進中原學學科群建設,打造中原戰略學、中原經濟學、中原商學、中原法學、中原生態學、中原倫(lun) 理學、中原美學等,構建立足河南、服務中原、放眼全國的地方性知識體(ti) 係,推動中原學像《唐宮夜宴》《水下洛神》一樣在學術界出彩出圈,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河南、理論中的河南、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的河南。
(作者李庚香,係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