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大公中原新聞網:河南省社科聯李庚香:建設"中原學"學科 深耕中原文化

  2016-08-28

  思想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著巨大的導向、推動作用或誤導、阻礙的反作用。河南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提出建設“中原學”學科,意在整合各學科中的中原文化研究力量,引導中原文化研究方向,將多學科方法集中於(yu) 中原文化的重大理論與(yu) 現實問題研究中,從(cong) 而拓展中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建設“中原學”、打造思想河南是當前河南發揮思想力的重要途徑。自古以來,思想文化對人類社會(hui) 都發揮著巨大作用,治國理政,形式上是權力的行使和支配,是利益的實現和配置,但實質上是思想的引領和指導。中國社會(hui) 的每一次巨大變革,都離不開思想的引領。河南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河南的發展正麵臨(lin) 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亟須思想的引領。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需要中國學,實現河南的持續健康發展和中原崛起,必須探索中原發展哲學,構建具有中原特色、中原根脈、中原氣魄的“中原學”。

  一、“中原學”提出的曆史背景

  1、為(wei) 什麽(me) 提出“中原學”

  所謂“中原學”,即在地域上以河南為(wei) 中心,同時輻射廣義(yi) 的中原地區,以中原文化為(wei) 研究內(nei) 容,以河南乃至全國的中原文化專(zhuan) 家為(wei) 研究主體(ti) ,將當前以各自的學科方法研究中原文化的專(zhuan) 家整合為(wei) 一個(ge) “中原學”研究群體(ti) ,形成研究中原文化的高端團隊,以繼承和發揚中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現代中國文化為(wei) 指向,以凝練中原文化精神、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wei) 直接目標,以引領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為(wei) 追求,構建具有中原特色、時代風貌的“中原學”。

  “中原學”不僅(jin) 要研究中原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發展曆程與(yu) 特質,研究中原文化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地位與(yu) 影響,實現中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還要研究現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大理論與(yu) 現實問題,推進中原發展的理論創新,引領時代思潮,構建“中原學”與(yu) 當代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互動體(ti) 係。可以說,“中原學”將以古(古代傳(chuan) 統文化)、今(當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人物)、文(文獻典籍)為(wei) 四大研究領域。在學科意義(yi) 上,“中原學”應當涵蓋曆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軍(jun) 事、黨(dang) 建等各個(ge) 領域。

  2、中原發展哲學的核心

  一是推進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需要。中原文化涵蓋了中原地區各種物質文化、製度文化與(yu) 精神文化,其核心是哲學思想。二是打通三種哲學範式的關(guan) 鍵。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今中外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建構現代“中原學”,要對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三種哲學智慧進行處理與(yu) 會(hui) 通,將之在現代中國特殊國情與(yu) 河南省特殊省情的背景下進行全新的改造與(yu) 創新,變成指導河南發展的現實思想武器,使之成為(wei) 構成河南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推進河南傳(chuan) 統文化現代轉型的需要。河南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傳(chuan) 統,但這些文化不應沉睡於(yu) “故紙堆”當中,而應該成為(wei) 活的思想,展現出對當今時代的巨大力量。

  二、“中原學”的理論架構

  1、中原發展哲學淵源於(yu) 豐(feng) 厚的曆史文化

  夏商周時期的《易》,春秋戰國時代的老子、韓非子和莊子思想,曆史上的“洛學”“宋學”都是“中原學”的傳(chuan) 統理論形態代表。宋代則是中原哲學發展的鼎盛時期,理學成為(wei) “中原學”的典型理論形態。經學興(xing) 盛於(yu) 洛陽,《易經》《尚書(shu) 》《詩經》皆出自上古三代中原地區;諸子之學皆發源於(yu) 中原;佛學興(xing) 起發展在中原;理學興(xing) 起發展在中原。

  2、內(nei) 容和形式確立自己的“主體(ti) 性”

  就內(nei) 容而言,要正確處理好以下三個(ge) 關(guan) 係:一是“中”與(yu) “天下”的關(guan) 係。即要處理好中原文化與(yu) 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關(guan) 係。二是“道統”與(yu) “治統”的關(guan) 係。道統,即“道”的脈絡與(yu) 係統,體(ti) 現了對知識和價(jia) 值的繼承。在中國曆史上,道統與(yu) 治統或法統一直是相互統一的。春秋戰國時期,道統與(yu) 政統的關(guan) 係由過去的政道合一轉向以孔、孟、朱、王為(wei) 代表的政道兩(liang) 分。道統成為(wei) 思想導師,政統成為(wei) 政治領袖。道統與(yu) 治統之分,實際上也是“內(nei) 聖”“外王”之分。三是“入塵”與(yu) “出塵”的關(guan) 係。這實際上也是處理物質生活與(yu) 精神生活的關(guan) 係問題。神聖性與(yu) 世俗性交織交融甚至糾結,是人類生活的本質特征。這就要求我們(men) 既要有現實性,也要有超越性,既要懷揣夢想,也要現實地活著。

  就形式而言,中原發展哲學的學科形態應包括以下三個(ge) 體(ti) 係:一是知識體(ti) 係,涵蓋中原經學、易學、諸子學、理學等傳(chuan) 統理論形態;二是思想體(ti) 係,現代“中原學”要致力於(yu) 研究中國傳(chuan) 統思想體(ti) 係與(yu) 西方思想體(ti) 係的傳(chuan) 承、吸收與(yu) 創新,致力於(yu) 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yu) 社會(hui) 科學的融會(hui) 貫通,致力於(yu) 用符合中國國情和河南省情的特色實踐與(yu) 文化對古今中西思想體(ti) 係進行係統化、概念化、理論化的現代重建,努力建構“馬魂中體(ti) 西用”的中原思想體(ti) 係。三是話語體(ti) 係,隻有以開放性的態度闡釋傳(chuan) 統“中原學”的現代內(nei) 涵,同時打造有足夠影響力的現代中原學科體(ti) 係和知識體(ti) 係,才能向外傳(chuan) 出中原的聲音、中國的聲音。

  3、中原發展哲學的基本範疇

  中原發展哲學應重視研究和解決(jue) 以下八大範疇或八大矛盾:公與(yu) 私、道與(yu) 德、禮與(yu) 樂(le) 、天理與(yu) 人欲、王道與(yu) 霸道、知與(yu) 行、體(ti) 與(yu) 用、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市場經濟。

  4、中原發展哲學的精神

  任何學說、理論都有其基本精神,中原發展哲學精神包括中原人文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等。從(cong) 實踐、矛盾到改革開放、和諧再到創新,這是中原發展哲學的當代演進脈絡。其核心精神可以提煉如下:上進、包容、改革、開放、和諧、創新、協調、綠色、共享、法治。

  三、打造“中原學”、建設思想河南的三大載體(ti)

  發展“中原學”、建設思想河南可以重點打造三大載體(ti) 。

  1、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中原智庫

  中原智庫的建設要高舉(ju) 綠色與(yu) 和諧的大旗,確立人與(yu) 自然共生、共贏的發展目標。建設中原智庫,要從(cong) 中西文化比較與(yu) 會(hui) 通的視角,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河南特色的文化發展體(ti) 係。在中原智庫的建設中,可以重點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項目,加強中原文化與(yu) 世界文化的交流與(yu) 合作,增強中原文化的影響力和輸出能力。要整合全省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研究力量,努力建設一批涵蓋哲學社會(hui) 科學主要學科的大型專(zhuan) 業(ye) 數據庫,用好大數據、雲(yun) 計算、互聯網+等,加強哲學社會(hui) 科學信息化建設。積極探索協同創新聯合攻關(guan) 機製,打破高校、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之間的壁壘,深入探索黨(dang) 政部門、企事業(ye) 單位和高校之間的科研合作模式,建立跨界融合的學術團隊。優(you) 化以學科交叉融合為(wei) 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以優(you) 勢學科為(wei) 重點建立協同創新體(ti) ,集中不同學科的力量,建立選題溝通機製、隊伍共建機製、成果轉化機製和項目評估機製等,進行跨機構、跨地區和跨學科的協同創新研究,逐步形成集群效應。

  2、加快實施哲學社會(hui) 科學創新工程

  結合河南社會(hui) 科學實際,應探索建立符合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規律的體(ti) 製機製,實施哲學社會(hui) 科學創新工程。

  一是注重優(you) 化學科布局。加大對河南知名學科和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學科的扶持力度,比如史學、法學、邏輯學等,力爭(zheng) 實現部分研究領域和方向的研究水平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加強具有特色優(you) 勢的重點學科建設,加大工作力度和經費投入,增強科研的後發優(you) 勢。推進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的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ge) 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體(ti) 係。

  二是實施哲學社會(hui) 科學精品工程。我省理論界並不缺乏研究成果,而是缺乏足夠多的原創性、嚴(yan) 肅性的東(dong) 西,缺乏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精品成果。因此,要鼓勵和引導學者潛心研究重大問題,寫(xie) 出一些有真知灼見的著作。

  三是實施名家工程。要培養(yang) 造就一批省內(nei) 一流、國內(nei) 知名的優(you) 秀社科人才,爭(zheng) 取每年在省內(nei) 、國內(nei) 推介3—5位學術名家。同時,還應注重培養(yang) 理論大V,努力掌握網絡空間話語權,加強正麵的網上理論引導。

  3、努力打造中原百家、中原思想家群和中原學派

  河南曆史上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方麵有不少大家、名家,但當代還缺乏具有時代影響力的思想大師。打造中原百家即塑造河南思想界的名人、名家形象,集百家之力推出河南的文化名片,打造能夠代表河南思想與(yu) 文化成就的名人百家集體(ti) ,既要宣傳(chuan) 河南曆史上的思想名家,更要培養(yang) 與(yu) 打造當代思想大家。(作者:李庚香 河南省社科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