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推進中原智庫建設,塑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中原品牌,進一步推進我省哲學社會(hui) 科學繁榮發展,12月23日上午,省社科聯在鄭州召開塑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原品牌與(yu) “中原學”學科建設座談會(hui) 。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出席座談會(hui) 並講話。來自省委黨(dang) 校、河南大學、省社科院、鄭州大學的十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就“中原學”的內(nei) 涵、外延,建設“中原學”的當代價(jia) 值和意義(yi) ,推進“中原學”學科建設的路徑與(yu) 方法,塑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原品牌的意義(yi) 、方法和路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省社科聯副主席王喜成主持會(hui) 議。
【觀點】
當天到場的專(zhuan) 家學者以“中原學”學科建設為(wei) 例,共同探討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原品牌塑造問題。他們(men) 都說了些啥?

李庚香(河南省社科聯主席、博士、研究員):建構中原學,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河南探索,是省社科聯的艱辛原創
建構中原學,是全麵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上講話精神的河南探索,是落實省十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建設思想理論文化高地的具體(ti) 舉(ju) 措,也是為(wei) 中原崛起、中部崛起提供理論支撐的需要。
習(xi) 近平同誌指出,“推進中國改革發展,實現現代化,需要哲學精神指引”。研究中原學的視角有很多,我們(men) 提出中原學是從(cong) 哲學這個(ge) 視角切入的。
中原學的內(nei) 容。就內(nei) 容而言,“中原學”以古(古代傳(chuan) 統文化)、今(當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人物)、文(文獻典籍)為(wei) 四大研究領域。在學科上,涵蓋曆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軍(jun) 事、黨(dang) 建等各個(ge) 領域。就是我們(men) 現在說的中原學,不僅(jin) 要研究中原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研究中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實現中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還要研究我們(men) 今天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實現與(yu) 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理論和實踐互動。
把握中原學的學科內(nei) 容,第一要處理好三個(ge) 關(guan) 係:一是“中”與(yu) “天下”的關(guan) 係,即要處理好中原文化與(yu) 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關(guan) 係,要本著實事求是、兼容並包、開拓創新的原則,構建新型的現代“中原學”。二是“道統”與(yu) “治統”的關(guan) 係。要重視對道統與(yu) 治統關(guan) 係的處理,努力構建二者統一的新形態,注重思想引領力和行為(wei) 執行力的有機結合。三是“入塵”與(yu) “出塵”的關(guan) 係。這實際上也是處理物質生活與(yu) 精神生活的關(guan) 係問題。我們(men) 必須重新認知靈性和感性,要注重引入詩性和創意,來對抗功利和平庸。
第二要把握好幾個(ge) 哲學範疇:區分公與(yu) 私、道與(yu) 德、禮與(yu) 樂(le) ,這是上古時候的三個(ge) 大範疇;中古時候要注重把握好天理和人欲、王道與(yu) 霸道、知與(yu) 行的關(guan) 係;到近代,就是要處理好體(ti) 和用的關(guan) 係,中學為(wei) 體(ti) ,西學為(wei) 用。現在,就是要處理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市場經濟的關(guan) 係。
第三要把握好知識體(ti) 係,要建立自己的思想體(ti) 係和話語體(ti) 係。要把“我是誰”說清楚,把中原思想體(ti) 係的特色、特質挖掘出來,建立中原思想體(ti) 係,發出中原文化的話語聲音。
中原學建設的原則。一要堅持以“雙創”理論為(wei) 指導,就是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chuan) 承要注重抽象傳(chuan) 承、係統傳(chuan) 承和具體(ti) 傳(chuan) 承;創新方麵,要通過學術觀點創新、學科體(ti) 係創新和科研機製創新等,實現機製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二要立誌做真學問大學問。就是要樹立以人民為(wei) 中心研究導向,既向內(nei) 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後看,努力為(wei) 河南決(jue) 勝全麵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三要努力推出理論上思想上的精品,在表達方式上要努力做到深入淺出。
我們(men) 現在對中原學的研究隻是一個(ge) 起點,希望後麵能有有質量的、有份量的成果麵世,也期望中原學能在河南搞的“雙一流”裏麵找到我們(men) 的位置,最期盼的是《中原學》的提出能夠為(wei) 我們(men) 中原精神和中原文化提供現代表達,能夠創造現代形象,能夠提升河南的文化軟實力。

關(guan) 愛和(河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必須把“中原學”的概念和範圍界定準確
對“中原學”的研究和文化認同,關(guan) 係到民族信仰與(yu) 精神凝聚等重大問題。正確回答“我是誰”,以增強民族自信為(wei) 己任,應該是“中原學”的題中之義(yi) 。
“中原學”以中原哲學、政治、曆史、文學、藝術、宗教、製度為(wei) 研究對象,努力描述曆史、還原曆史,準確回答“我從(cong) 哪裏來”,是必要的;在世界文明存在和變化的大潮中,中國如何在本土曆史與(yu) 思想資源的滋養(yang) 下,完成轉型,加快發展,自信回答“我到哪裏去”,對中華民族的道路選擇,意義(yi) 更為(wei) 重大。“中原學”麵對過去,也麵向未來。
“中原學”在黃河流域孕育,是黃河文明的組成部分。在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體(ti) 係中,“中原學”既是源,也是流。“中原學”的研究需要審視曆史,總結規律,會(hui) 通學理;更需要以史為(wei) 鑒,把握當下,關(guan) 照現實。中原經濟區建設呼喚“中原學”成為(wei) 中原發展的戰略支撐和思想資源。在古代中國所形成的愚公移山精神,在現代中國所形成的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都是“中原學”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原學”的研究對象。

王喜成(省社科聯副主席、研究員):“中原學”研究要突出地域性、特色性、代表性、價(jia) 值性
“中原學”屬於(yu) 地域學的範疇,其研究應突出四性問題。第一是突出地域性。“中原學”研究要以廣義(yi) 的中原概念為(wei) 基礎,以狹義(yi) 的中原概念為(wei) 核心而進行布局和思考,不能過於(yu) 寬泛,也不能限製得過死。
第二是突出特色性。中原文化具有源頭性和原生性、獨特性、典型性、繼承性和代表性。 “中原學”的研究要抓住這些具最根本的、最具有特色的東(dong) 西,充分利用我們(men) 這方麵的豐(feng) 厚資源,構建相應的學科體(ti) 係。
第三是突出代表性,因為(wei) 地域文化研究必須注意突出地域文化的代表性,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是突出價(jia) 值性。要強化應用研究,瞄準我省優(you) 勢領域,形成廣泛的影響。

張新斌(省社科院曆史與(yu) 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原學”可以包括相關(guan) 的學科,從(cong) 各個(ge) 角度研究河南問題
“中原學”在構建時要注意的若幹問題:
第一,“中原學”研究屬於(yu) 哪種類型?地域學或者區域學問分為(wei) 三個(ge) 類型,一是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主體(ti) 的地方性學問;二是對古今區域,比如說城市發展規律的綜合性研究;三是圍繞古代的哲學思想研究所形成的的學問。
第二,怎麽(me) 樣處理好以下幾個(ge) 關(guan) 係?一是“中原學”和中原文化的關(guan) 係。為(wei) 什麽(me) 要研究“中原學”?二是中原哲學和中原發展哲學的關(guan) 係。為(wei) 什麽(me) 要叫中原發展哲學?三是中原哲學和中哲、馬哲、西哲的關(guan) 係。
第三,中原哲學與(yu) 中原精神的關(guan) 係問題。什麽(me) 是中原精神?
總體(ti) 來說,“中原學”的架構是對河南地方古今發展規律的研究,它可以包括相關(guan) 的學科,從(cong) 各個(ge) 角度研究河南的問題,從(cong) 而構成了“中原學”的內(nei) 容。

丁素(省委黨(dang) 校哲學教研部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中原學”要展示中原元素,遵循時代要求
從(cong) 研究角度看“中原學”,現在才是初探,在很多問題上還需要謹慎地思考。我提出幾點想法。第一,從(cong) 學術角度來研究“中原學”,顯然這是一個(ge) 漫長的,而且是一個(ge) 非常艱苦的工作過程。第二,如果作為(wei) 學科構建,它的基本問題應該是很明確的,範疇應該是規整、完整的,邏輯、線索應該清晰,研究的範式應該是成體(ti) 係,研究的原則上,應該體(ti) 現繼往開來,展示中原元素。第三,研究路徑應該遵循時代要求的,可以做成“短平快”的,且在若幹年之內(nei) 應該是能顯成效的成果。要把這樣的研究路徑體(ti) 現好,學界上更加自我一點,學理上研究得要更加自覺一些,學識上更加自主一點,學人上更加自信一些。

田憲臣(省委黨(dang) 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把曆史和現實結合起來,為(wei) 河南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中原學”才更具生命力
要打造“中原學”,要注意兩(liang) 點,一是進一步梳理“中原學”,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範疇、基本問題,以及他們(men) 之間相互關(guan) 係的問題。二是要進一步廣泛地宣傳(chuan) 推介,除了召開研討會(hui) ,還要出版一些專(zhuan) 著,可以嚐試在河南的高校當中開設“中原學”課程。要突出河南特色,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三是要明確定位,講河南故事,提出河南方案,要把曆史和現實結合起來,更好地為(wei) 河南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隻有這樣,“中原學”才更有生命力。

蔡瑛(河南人民出版社副總編、編審):要逐步推出相關(guan) 研究著作,建好學術發布平台
建設“中原學”一流學科,要借兩(liang) 個(ge) “東(dong) 風”,一個(ge) 是高校裏麵的雙一流學科東(dong) 風,如學術點、課程等,一個(ge) 是地方教材建設的東(dong) 風。要逐步推出相關(guan) 研究著作,係統地回應大家關(guan) 切,講清楚“中原學”是什麽(me) ,把總論的東(dong) 西講清楚、講明白,讓學術界認可。要建好學術發布平台,比如做一個(ge) 學術期刊,不妨叫《“中原學”研究》,陸續推出“中原學”研究的成果。在這個(ge) 基礎上,整合隊伍、整合學術成果。

李燕燕(鄭州大學學報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創建一門新的學科要明確主線框架
要創建一門新的學科,首先要突出主線,限定在特定某一領域,大的主線框架要清楚,然後再考慮具體(ti) 做什麽(me) 、怎麽(me) 布局。

賈文豐(feng) (鄭州工商學院教授):建設“中原學”一流學科,高校是理想的依托基地,大學生是最好的傳(chuan) 播者和實踐者
建設“中原學”一流學科,高校是理想的依托基地。高校中的研究梯隊比較理想,也不乏“中原學”的受眾(zhong) ,大學生是最好的傳(chuan) 播者和實踐者。
建設“中原學”學科還必須有係統的理論體(ti) 係和比較完整的框架結構,還要重新看看怎麽(me) 定義(yi) ?怎麽(me) 精準?需要考慮這些問題。鄭州工商學院要成立專(zhuan) 門研究結構,初步定為(wei) “中原學”研究中心。

張誌強(河南社會(hui) 科學雜誌總編、副編審):構築“中原學”是全省加快構築全國中原文化高地的大事
“中原學”學科建設應有別於(yu) 高等學校學科建設。“中原學”的研究重在知識體(ti) 係的科學研究,重在出思想,在出思想中出大師。
把握學科建設的內(nei) 在動力,打好學科建設的基礎。要從(cong) 以下三方麵打實基礎:一是組織專(zhuan) 家,構築“中原學”科學學術體(ti) 係的各個(ge) 分支;二個(ge) 是“中原學”內(nei) 涵、外延必須有一個(ge) 清晰的科學的界定,“中原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內(nei) 容要有清晰的界定;三是要注重組織打造“中原學”的專(zhuan) 家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