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河南最宏大的實踐主題是把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擘畫的美好藍圖轉化為(wei) 中原大地的生動實踐。河南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hui) 暨省委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十四五”時期,文化軟實力實現更大提高,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省,把文化建設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開啟了河南“興(xing) 文化”的新征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事業(ye) ,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nei) 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建設有引領力和凝聚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建設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精神文明,建設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最關(guan) 鍵的是要樹立文化自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實現個(ge) 體(ti) 價(jia) 值觀與(yu) 社會(hu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的“雙循環”,把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與(yu) 提高社會(hui) 文明程度統一起來。文化是河南的一張王牌,是河南最大的優(you) 勢,“十四五”時期河南實現文化軟實力更大提高,就要把文化資源優(you) 勢轉化成文化發展勝勢,推動河南實現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既要推動黃河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又要推動中原文化繁榮興(xing) 盛。一部中原史,半部黃河變遷史。“黃河落天走東(dong) 海,萬(wan) 裏寫(xie) 入胸懷間。”河南孟津以下,巨大的黃河衝(chong) 積平原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寶地。黃河高質量發展是在黃河流域中進行的,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炎黃文化也是在黃河流域中形成的。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既要考慮黃河流域的概念,更要重視黃河區域的概念,既要考慮沿黃八市,還要考慮黃河故道、黃泛區等地理空間尺度。隻有這樣,才能使黃河文化的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更加深遠。當前,要把黃河文化保護與(yu) 時代價(jia) 值挖掘結合起來,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中心,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中原文化是最亮麗(li) 出彩的底色,為(wei) 中華民族薪火相傳(chuan) 貢獻了持久深厚的動力。在河南,研究黃河文化,離不開中原文化這個(ge) 基礎。如果說黃河文化是一種流域文化,那麽(me) 中原文化則是一種地域文化。如何處理區域文化與(yu) 國家文化的關(guan) 係,在中華文化中準確定位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炎黃文化,是提升河南文化軟實力、樹立大省文化自信的關(guan) 鍵所在,也是我們(men) 保護母親(qin) 河、建設幸福河的根本要求。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既要傳(chuan) 承中華文明化進程中的黃河文化、炎黃文化、中原文化,也要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先進文化、現代文化、創新文化。隻有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民族複興(xing) 和現代化建設才有強大的滋養(yang)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其根之所係、脈之所維,這個(ge) 根脈就是地脈、血脈、文脈和學脈。“老家河南”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開啟了河南的文明化進程。“出彩河南”具有強大的魅力和感召力,開啟了河南的現代化征程。在文化強省建設中,我們(men) 既要重視文脈,也要重視學脈。在新文科建設和地方性知識體(ti) 係建設中,要加快形成中原學、黃河學、炎黃學“三位一體(ti) ”的文化研究新格局,強化對中華文明的根性研究、地理空間尺度研究、基因研究,重視根祖文化、根親(qin) 文化、根係
文化的區別,回答好“中華之源在哪裏、中華之脈怎麽(me) 樣、中華之魂是什麽(me) ”這些基本文化問題。同時,在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征程中,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現代文化、創新文化,努力做到古今輝映、守正創新、推陳出新。要把“老家河南”和“出彩河南”有機銜接起來,把文明型河南與(yu) 現代化河南有機聯係起來,在實現中原崛起、中部崛起中奮勇爭(zheng) 先、更加出彩。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既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又要實現文化產(chan) 業(ye) 的提升。在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中,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高社會(hui) 的整體(ti) 文明程度。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把握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特點和資源要素條件,促進形成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格局。需要我們(men) 格外注意的是,衡量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chan) 品。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既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我們(men) 要建設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不僅(jin) 物質上要強,精神上更要強。精神上強,才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我們(men) 要豐(feng) 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還要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增強人民的正能量,使人民能夠在燦爛的中原文化、黃河文明中汲取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汲取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正能量。堅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要求我們(men) 既要重視研究“根”的問題,重視對羲皇、炎黃、華夏文化,包括夏文化、殷商文化的研究,更要重視對“魂”的研究,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wei) 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ti) 係。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hui) 、推動發展的作用,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wei) 豐(feng) 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社會(hui) 文明程度。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建設幸福美好家園,也是建設新時代精神家園。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就要大力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實現文旅產(chan) 業(ye) 大融合。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men) 在領悟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以文旅融合發展的紮實成效提升河南文化競爭(zheng) 力,是新時代河南文化發展的重大課題。“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liang) 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這句形象的表述,講出了河南的文化底蘊、文化自信、文化優(you) 勢。隨著河南的人文曆史優(you) 勢加速轉化為(wei) 文旅融合優(you) 勢,隨著河南“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文旅發展格局的加快構建,隨著“三座城、三百裏、三千年”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文化需求將成為(wei) 內(nei) 需體(ti) 係的增長點,文化資源將成為(wei) 河南發展的動力源,文化魅力將成為(wei) 河南的競爭(zheng) 力。要通過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打造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河洛文化,打造根親(qin) 文化、漢字文化、功夫文化這些新時代的文化品牌,讓豐(feng) 富的文化品牌以更年輕的姿態“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好地造福百姓。要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培育新型文化企業(ye) 、文化業(ye) 態、文化消費模式,擴大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供給,更好地滿足群眾(zhong) 文化需求。公園產(chan) 品是“十四五”時期的一大文化亮點,河南“集齊”了黃河、長城、大運河、長征四大文化元素,下一步要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文化公園、長征文化公園、長城文化公園建設中走在前列、幹在實處。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wei) 載體(ti) ,實施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行動計劃,紮實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
(作者係河南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