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河南省社科聯李庚香主席為(wei) 代表的一批專(zhuan) 家學者提出了中原學概念,相繼發表了《打造“中原學”一流學科,奮力建設思想河南》《推進中原學建設,讓中原更加出彩》等一批有思想、有見地的文章或調研報告。筆者認真拜讀了這些文章和調研報告,深感構建“中原學”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深感這些專(zhuan) 家學者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和學術使命。學科建設是一個(ge) 係統而宏大的工程,主要包括學科定位、學科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ang) 、學科平台、學科管理等多個(ge) 方麵。構建和發展中原學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一、注重學科內(nei) 涵的獨立性,明確學科內(nei) 涵
現在國家的學科體(ti) 係涵蓋13個(ge) 學科門類,110多個(ge) 一級學科。比如哲學是一級學科,下麵有8個(ge) 二級學科。每一個(ge) 學科具有知識和理論體(ti) 係的豐(feng) 富性、完善性,更具有知識和理論體(ti) 係的獨立性、學理性。我們(men) 提出構建中原學,而且還要打造一流學科,這個(ge) 任務太重了。要成為(wei) 一流學科,必須有一流的教學科研人員、一流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一流的學科平台、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學術影響、一流的社會(hui) 服務等。現在問題的關(guan) 鍵是,作為(wei) 學科建設的中原學,它的主要研究內(nei) 容是什麽(me) ,不能說研究老子是中原學,研究張仲景是中原學,研究黃河是中原學,研究高質量黨(dang) 建還是中原學。一個(ge) 學科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研究內(nei) 容和係統化的研究體(ti) 係,不能是一個(ge) 大雜燴,不然就不是一個(ge) 學科。現在中原學的學科內(nei) 涵還很模糊、不明確,學者之間的認識也不統一。中原學涉及曆史、地理、經濟、政治、社會(hui) 、文化、生態等多個(ge) 方麵,但核心的、獨立的、區別於(yu) 其他學科的研究內(nei) 容是什麽(me) ,目前亟須明確。
二、注重學科研究的方向性,細化學科方向
學科體(ti) 係結構包括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學科方向。一級學科由若幹個(ge) 二級學科組成,二級學科由若幹個(ge) 學科方向組成。一個(ge) 學科有多個(ge) 方向,學科建設的一個(ge) 重要任務是根據學科內(nei) 涵和河南省區域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要求,確立、選擇和調整學科方向。而且學科建設是有國家標準的,比如,敦煌學屬於(yu) “曆史學”一級學科中的“曆史文獻學”二級學科的一個(ge) 學科方向,學科代碼是060104;西藏學和蒙古學屬於(yu) “民族學”一級學科中的二級學科,學科代碼分別是85040、85030。我們(men) 的中原學目前在國家是沒有戶口的,需要積極爭(zheng) 取,不然會(hui) 限製我們(men) 的學科發展。構建中原學學科,需要明確學科方向。沒有方向的奔跑,會(hui) 汗流浹背,且常常徒勞無功。一是在學科的主體(ti) 部分,要確立2~3個(ge) 學科方向,否則學科難以發展。二是要不斷尋找新的生長點,學科建設變化很快,新的生長點能使學科建設充滿生機,而生長點具有時代性、靈活性、不確定性,需努力創新和追蹤。
三、注重學科平台的完善性,搭建學科平台
學科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學科基地和平台的支撐。學科基地和平台主要包括研究中心、研究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協同創新中心、資料中心、重點學科、學位點、博士後流動站、期刊等,它們(men) 是學科建設的重要依托。這是我們(men) 十分薄弱的。目前,中原學沒有專(zhuan) 門的研究機構,沒有研究基地,沒有學位點,沒有像敦煌學一樣有《敦煌學輯刊》這樣專(zhuan) 門的期刊。這需要靠我們(men) 努力建設,但更需要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
四、注重學科隊伍的專(zhuan) 業(ye) 性,匯聚學科隊伍
中原學的構建和發展,關(guan) 鍵是要有一批對中原學情懷深、視野寬、功底厚、思維新的專(zhuan) 家學者,而且要以中原學研究為(wei) 自己一生的追求。同時,還要注重學科帶頭人和學科梯隊建設。否則,構建中原學隻能是一句空話。
五、注重學科成果的創新性,提高成果質量
一般說來,學科成果的實現應該是立體(ti) 化、多極性的,主要是指科研立項、研究報告、出版的專(zhuan) 著、發表的論文以及各類成果的獲獎等。中原學的發展需要豐(feng) 富的、一流的科研成果來體(ti) 現。這些成果既需要傳(chuan) 承中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需要在一些領域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且要在某些領域取得曆史性突破。
六、注重學科服務的實效性,提升服務水平
學科研究既需要理論研究,更需要應用研究。一個(ge) 學科有沒有地位,能不能得到認同和支持,關(guan) 鍵看這個(ge) 學科在推進理論發展的同時,能不能促進國家和社會(hui) 發展。中原學的構建和發展要得到國家和社會(hui) 的認同和支持,需要通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ang) 、決(jue) 策谘詢等形式做好社會(hui) 服務。當我們(men) 的服務水平高了,自然就會(hui) 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會(hui) 的認同。
一要發揮智庫作用,做好頂層設計。學科建設既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又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前期我們(men) 對中原學的摸索有三四年了,已經有了較好的認識和研究基礎。建議社科聯牽頭,以社科院、黨(dang) 校、高校為(wei) 依托,召集一批專(zhuan) 家學者係統論證中原學學科建設的內(nei) 涵、外延,學科方向,平台建設,人才培養(yang) 等,提出切實可行的構建方案,為(wei) 中原學建設做好頂層設計。此外,我們(men) 還要爭(zheng) 取上級有關(guan) 部門支持,像藏學、蒙古學一樣,將中原學列入學科目錄或社科研究學科,起碼歸入一個(ge) 學科方向,不然我們(men) 的研究難以“入行入流”。
二要匯聚研究隊伍,培養(yang) 學科人才。學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科人才匯聚和學科人才培養(yang) ,不然學科就無人引領和後繼無人。一是目前亟須匯聚一批熱心中原學建設的教學科研隊伍。這需要依靠行政決(jue) 策和政策導向,鼓勵、支持一批相關(guan) 學科的專(zhuan) 家學者來從(cong) 事中原學研究。二是培養(yang) 一批中原學人才,主要是依靠研究機構和高校培養(yang) 。我們(men) 社科院、省委黨(dang) 校、社科聯和幾個(ge) 基礎比較好的大學,可以在相關(guan) 學科設立中原學研究方向,每年帶幾個(ge) 中原學方向的研究生,以保證我們(men) 的學科後繼有人。
三要實施多策並舉(ju) ,營造良好環境。構建一個(ge) 學科主要是開展學術理論研究和為(wei) 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必須以學科平台為(wei) 支撐,以高質量、高水平的學科人才、學術成果和社會(hui) 服務水平來體(ti) 現。為(wei) 此,必須多策並舉(ju) ,為(wei) 中原學學科發展營造良好的建設發展環境。
比如,建設學科平台,成立中原學研究中心,下設若幹個(ge) 研究所,並積極爭(zheng) 取獲批省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定期開展學術交流,以匯聚隊伍,培養(yang) 人才,擴大影響;比如,實行政策傾(qing) 斜,開展河南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河南省軟科學項目、省社科聯項目“中原學”專(zhuan) 項課題立項,以豐(feng) 富研究成果;比如,申報專(zhuan) 刊、開辟專(zhuan) 欄,以便於(yu) 相關(guan) 研究成果發表;比如,開展專(zhuan) 項評獎和資助,在河南省哲學社科成果獎、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成果獎、河南省社科聯調研成果獎等評審中開展專(zhuan) 項評獎;在著作出版資助中,加大對中原學研究的傾(qing) 斜力度,以鼓勵支持學者創新研究;比如,在職稱評審中,把中原學研究成果認同為(wei) 相關(guan) 學科職稱評審成果,避免辛辛苦苦搞研究,到評職稱時,研究成果哪個(ge) 學科也不承認的尷尬。
(作者係南陽理工學院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