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提出新課題,新課題催生新理論,新理論引領新實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和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趕考之路上,中部地區特別是中原地區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河南在全麵開啟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奮勇爭(zheng) 先、更加出彩,需要億(yi) 萬(wan) 中原兒(er) 女用一個(ge) 又一個(ge) 出彩繪就濃墨重彩,需要河南哲學社會(hui) 科學界尤其是經濟學界有更大的擔當、更大的作為(wei) 、更大的貢獻。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河南省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召開後,麵對新時代新征程,麵對未來百年,我們(men) 前瞻30年,提出河南需要打造中原經濟學。
一、全麵把握中原經濟學提出的新時代背景
中原經濟學的提出,不僅(jin) 有其內(nei) 在的學理基礎,更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應新時代需求而生,是對新時代新要求的積極回應。構建中原經濟學,首先要從(cong) 中原經濟學產(chan) 生的時代背景出發,全麵把握其產(chan) 生的時代大勢、社會(hui) 大局和實踐基礎。
(一)站位全國,“新中原中心論”呼之欲出
新時代,河南的發展要放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來定位,要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中來定位,要放在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來定位。
2021年7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標誌著我國實現了東(dong) 西南北中無死角的重大戰略全覆蓋,北有京津冀、雄安新區、東(dong) 北振興(xing) ,南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東(dong) 有長三角一體(ti) 化,西有成渝城市群,中有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戰略。由此,區域協調聯動效應、整體(ti) 效應越來越凸顯。河南作為(wei) 中部地區第一人口大省,作為(wei) 中部的腹心,戰略地位尤為(wei) 突出。
一是在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中,河南“四通八達”的區位優(you) 勢能夠實現內(nei) 循環,並有助於(yu) 外循環。由於(yu) 河南的經濟是內(nei) 需主導的經濟,所以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占據有利的地位。
二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提出後,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有望成為(wei) 中國的第五個(ge) 增長極,從(cong) 而為(wei) 河南發展提供重大機遇。新時代黃河文明軸心帶的形成,為(wei) 我們(men) 研究大河文明與(yu) 中國之治提供了巨大空間。
三是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河南是中國大國農(nong) 耕的“戰略後院”。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河南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將走在全國前列。
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是中部地區、中原地區的最大時代機遇。當前,河南要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曆史機遇以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時代機遇,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過程中,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men) 認為(wei) ,在新發展格局中,中原中心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提出“新中原中心論”恰逢其時。
(二)著眼未來,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宏偉(wei) 藍圖已經擘畫
如果說“老家河南”揭示了河南的文明化進程,文史哲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麽(me) ,“出彩河南”則體(ti) 現了河南的現代化進程,中原經濟學、中原政治學、中原法學、中原生態學、中原商學將發揮重要作用。河南省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以前瞻30年的戰略眼光對現代化河南建設進行了係統謀劃和戰略部署,確立了“兩(liang) 個(ge) 確保”的奮鬥目標,提出全麵實施“十大戰略”,明確了今後5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大戰略,提出了主要任務和重要舉(ju) 措,從(cong) 而係統回答了“建設什麽(me) 樣的現代化河南”和“怎樣建設現代化河南”的問題,充分彰顯了河南胸懷“兩(liang) 個(ge) 大局”、牢記“國之大者”“省之要者”的使命擔當,繪就了全麵建設現代化河南的宏偉(wei) 藍圖,揭開了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嶄新篇章,奏響了奮勇爭(zheng) 先、更加出彩的時代最強音。
(三)立足河南省情,中原經濟學必須解決(jue) 河南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今日的河南,已經站上新的曆史起點,進入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但我們(men) 應清醒地看到,與(yu) 發達省份相比,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亟待解決(jue) 。不平衡,主要表現為(wei) 城鄉(xiang) 差距、區域差距比較大,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偏粗偏低,供需匹配度不高,比如城鎮化發展相對滯後,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不明顯,商丘、周口、駐馬店等傳(chuan) 統農(nong) 區發展相對滯後。不充分,主要表現在人均GDP、城鄉(xiang) 居民收入與(yu) 全國平均水平差距還比較大,農(nong) 業(ye) 大而不強,工業(ye) 全而不優(you) ,服務業(ye) 不大不強不優(you) ,尤其是創新能力不強。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的創新體(ti) 係是比較薄弱的。如與(yu) 安徽相比,2019年安徽3萬(wan) 億(yi) 元GDP中就有1萬(wan) 億(yi) 元是通過創新驅動實現的,新經濟、新業(ye) 態、新基建等新經濟總量占比1/3;河南現在的經濟總量是5萬(wan) 億(yi) 元,但新經濟總量占比還不足1/4,差距很大。不協調,主要表現在協同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資源能源利用和生態保護治理、發展和安全等方麵還存在差距。不適應,主要表現在製約高質量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仍比較多,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一些幹部觀念視野、專(zhuan) 業(ye) 能力跟不上新形勢新要求。這四大問題,是中原學必須破解的重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探索大省新路,通過轉型發展,通過跨越發展,通過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中部地區崛起的新路。
總體(ti) 來講,“新中原中心論”呼喚立足中原、著眼全國,服務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中原經濟學;錨定“兩(liang) 個(ge) 確保”,實施“十大戰略”,需要通過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為(wei) 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方法指引的中原經濟學;補足短板,解決(jue) 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不適應問題,急需立足河南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的中原經濟學。
二、深刻理解中原經濟學的概念及研究對象
(一)中原經濟學的概念
中原經濟學概念是建立在中原和經濟學概念基礎上的,隻有在對中原和經濟學清晰界定的基礎上,才能對中原經濟學的概念和內(nei) 涵有一個(ge) 較為(wei) 清晰、明確的界定。
我們(men) 認為(wei) ,在當下語境中,對中原的理解和認識是有彈性的,應當兼顧曆史淵源與(yu) 現實基礎、地域指向與(yu) 文化因素,不能過於(yu) 寬泛或狹窄。在此意義(yi) 上,作為(wei) 一個(ge) 區域概念,中原是指以河南省為(wei) 主體(ti) 和中心,包括與(yu) 河南毗鄰的晉東(dong) 南、魯西南、冀南、皖北的區域。若從(cong) 區域經濟的意義(yi) 上理解,中原大體(ti) 上等同於(yu) 中原經濟區的範圍,即以全國主體(ti) 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wei) 基礎、中原城市群為(wei) 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包括了中古以來曆史上中原地區觀念中的其他部分,共涵蓋5省30個(ge) 地級市及3個(ge) 市轄區、縣。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要用“中原”而不用“河南”這個(ge) 概念呢?因為(wei) 河南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行政地理概念,而“中原”不僅(jin) 是一個(ge) 地域、區域概念,還是一個(ge) 文化、文明概念。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hui) 在各個(ge) 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guan) 係及其運行、發展規律的學科。簡言之,經濟學是關(guan) 於(yu) 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
基於(yu) 上述理解和界定,我們(men) 認為(wei) ,所謂中原經濟學,是以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為(wei) 時代背景,遵循和體(ti) 現經濟學一般規律和方法,以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為(wei) 指導,以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為(wei) 邏輯起點,以中原區域經濟發展為(wei) 研究對象,傳(chuan) 承和弘揚中原經濟思想優(you) 秀傳(chuan) 統,指導、服務和推動中原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和學說的總和。它綜合運用當代國內(nei) 外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方法,以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新成果,為(wei) 思考和解決(jue) 中原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提供先進的理念引領、深厚的學理支撐和最優(you) 的解決(jue) 方案。
在上述意義(yi) 上,中原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學科視野下對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創新轉化和對中原區域經濟發展實踐的探究。雖然曆史上中原經濟學有著深厚悠久的思想淵源和理論雛形,但是並未出現以“中原經濟學”為(wei) 概念的科學理論體(ti) 係。如果說,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是完全沒有現代學科劃分狀態下的綜合性學術研究,那麽(me) 中原經濟學則是在明確的現代學科意識基礎上的綜合性應用研究。它強調現代經濟學學科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支撐,強調汲取和依托從(cong) 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在新時代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而來的最新成果,強調以我們(men) 正在做的事情為(wei) 中心,著眼於(yu) 對實踐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yu) 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致力於(yu) 構建解決(jue) 中原區域經濟發展現實問題的區域特色學科。我們(men) 要研究的是3.0版,把經濟與(yu) 生態、文化、數字化一體(ti) 進行研究。
(二)中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中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以下三個(ge) 方麵:
一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部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十分關(guan) 注,並在河南最先提出“新常態”這一論斷。他提出的“四張牌”“四著力”“三起來”“三結合”“三個(ge) 轉變”“兩(liang) 個(ge) 更好”等觀點對於(yu) 河南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二是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研究。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不僅(jin) 對中原、中國而且對世界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jia) 值。其一,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可以為(wei) 解決(jue) 現實問題提供曆史借鑒;其二,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可以為(wei) 建立中國經濟學派提供思想引領;其三,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可以為(wei) 中國式管理提供哲學基礎。老子說:“天下熙熙,皆為(wei) 利來;天下攘攘,皆為(wei) 利往。”《史記·貨殖列傳(chuan) 》更是講了許多經濟學的原理。從(cong) 曆史淵源看,中原經濟學發端於(yu) 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中原經濟學的思想理論淵源既包括夏商周時期的《易》,也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管子、計然、白圭(《漢書(shu) 》中稱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chan) 的理論鼻祖)以及唐代的劉晏,清代的康百萬(wan) 等代表性思想家、經濟改革家、商業(ye) 活動家們(men) 的思想。比如,在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ge) 著名的“二八定律”,二和八在《易經》八卦中,都屬於(yu) 八卦中的坤卦。因此,所謂的二八定律,和《易經》中坤卦的哲學思維有著同根同源的思想理論。我們(men) 平常重視的“變易”“不易”“簡易”中蘊含著“交易”和“生意”。比如,“均衡”這一經濟學核心理念,就與(yu) 《易經》中講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異曲同工。西方重平等,中國既重平等也重“平衡”。比如,在當前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一個(ge) 核心命題就是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做到政府有為(wei) 、市場有效。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wei) 而治思想,對於(yu) 當下的治道變革具有重要借鑒意義(yi) 。比如,從(cong) 中國經濟思想史角度來考察,“商聖”範蠡的經濟思想主要包括農(nong) 末兼營觀點、經濟循環學說、貿易思想和價(jia) 格理論四個(ge) 方麵,他提出的“天道、地道、人道”“富而好行其德”,以及“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與(yu) 時逐而不責於(yu) 人”等經營理念,對於(yu) 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仍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yi) 。此外,理學繁榮的宋明時期非常重視義(yi) 利之辯。“二程”等理學家主流思想認為(wei) ,“大凡出義(yi) 則入利,出利則入義(yi) ”(《二程語錄》),認為(wei) 道義(yi) 和功利是相斥的。這其實與(yu) 市場經濟講求經濟與(yu) 倫(lun) 理的統一是不一致的,沒有處理好供給與(yu) 需求的關(guan) 係。康百萬(wan) 家族信奉的“留餘(yu) ”文化倡導平衡共贏、因時而變、兼濟天下、讓利於(yu) 民,濃縮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哲學的精髓,也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經濟思想“謙”的體(ti) 現。中原傳(chuan) 統經濟思想研究,是綜合運用當代國內(nei) 外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方法,以經濟學思想及其方法為(wei) 主、以中原曆史文化和哲學為(wei) 主要研究對象的經濟思想研究。比如,對管子、計然、範蠡、白圭、劉晏、康百萬(wan) 等源於(yu) 中原大地的經濟、商業(ye) 領域代表性人物、學派、典籍及其思想的研究,如何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如何用時代精神進一步激活,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三是中原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河南是中原地區的核心承載地。其大省新路之所以被人關(guan) 注,是因為(wei) 它的追趕式發展必須與(yu) 創新發展相結合,必須實現轉型發展,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40多年來,河南緊緊抓住新型城鎮化和樞紐經濟這兩(liang) 大優(you) 勢,鄭州商貿城的發展世人矚目。中原經濟學,就是要解決(jue) 新時代河南經濟社會(hui) 生態發展麵臨(lin) 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原經濟學就是研究河南的現代化進程的,就是要研究河南的高質量發展的,就是要研究“創新起,中原興(xing) ”。如果說廣東(dong) 經濟的特質是“開放”,浙江經濟的特征是“民營”,那麽(me) 河南經濟的特點就是“轉型”。河南經濟是一種追趕型經濟,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進行結構轉型。主要應該聚焦四個(ge) 問題:一是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如何成為(wei) 中高端、關(guan) 鍵環?二是中部地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黃河流域如何實現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四是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如何走在全國的前列?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綜合運用當代國內(nei) 外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方法,特別是以經濟學領域及其方法為(wei) 主,以中原區域經濟發展實踐涉及的經濟理論、經濟問題、經濟政策為(wei) 主要研究對象的中原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比如,“創新起,中原興(xing) ”的研究需要我們(men) 高度重視。比如,中原區域生產(chan) 力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資源和要素空間配置;中原區域經濟發展要處理的效率與(yu) 公平、政府與(yu) 市場、均衡與(yu) 非均衡、中央與(yu) 地方等方麵的關(guan) 係,縣域治理“三起來”等問題,都需要我們(men) 高度重視並著力研究。
三、擘畫中原經濟學未來發展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激勵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踏上了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在過去100年贏得了偉(wei) 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wei) 大的勝利和榮光。構建立足河南實踐、有效服務河南經濟發展的中原經濟學是河南經濟學學科發展和河南現代化建設的雙重訴求。中原經濟學的未來發展,主要從(cong) 以下方麵著手。
(一)打造新時代中原經濟學專(zhuan) 家學者群
我們(men) 常講,河南是社科大省,不是社科強省。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高等院校、省市社科院、黨(dang) 校係統等專(zhuan) 門從(cong) 事社科研究的人員達4.5萬(wan) 人,社科工作者眾(zhong) 多,社科專(zhuan) 家眾(zhong) 多,但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名家、大家較少。相比我省的文學創作、作家群體(ti) 在全國的影響力,社科理論研究領域遜色不少。“十四五”時期,我們(men) 要大力實施河南社科名家推介工程,積極打造有影響的中原人文學者群、中原法學家群、中原經濟學家群、中原思想家群,推出“中原百家”,不斷提升河南在全國社科界的影響力。打造中原經濟學專(zhuan) 家學者群,我省有著良好的基礎。
一是擁有紮實的經濟學人才儲(chu) 備和基礎。河南專(zhuan) 門從(cong) 事經濟學教學和基礎研究的學者眾(zhong) 多,他們(men) 立場堅定、功底紮實、學風優(you) 良,積極開展經濟學研究、推動學科發展。特別是河南高校的經管學院,擁有一大批專(zhuan) 門經濟學人才。從(cong) 社科聯工作層麵看,在年度調研課題申報、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的設立、優(you) 秀青年社科專(zhuan) 家評選等工作中經濟學專(zhuan) 業(ye) 都占了最大的比重。
二是擁有一批高素質的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如楊承訓、耿明齋、孫新雷、張占倉(cang) 、穀建全、焦國棟、喻新安、王永蘇、程傳(chuan) 興(xing) 等,他們(men) 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素養(yang) 和經濟學理論知識,目前,雖然他們(men) 大多還沒有在全國形成很大的影響力,但他們(men) 為(wei) 推動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原經濟區的概念就是我省的經濟學家在省社科聯組織的省領導與(yu) 專(zhuan) 家學者座談會(hui) 上提出的,並最終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
三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在上述基礎上,發揮“集團軍(jun) ”的整體(ti) 協同作戰能力,形成“五指握拳”、集中發力、團隊作戰的效應,打造新時代中原經濟學家群,正當其時。與(yu) 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相呼應,與(yu) 中原地區經濟社會(hui) 生態發展相一致,要通過開展中原經濟學這一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經濟學綜合性應用研究,凝聚不同學術視野、不同專(zhuan) 業(ye) 見解的科研人員集體(ti) 攻關(guan) ,深挖特色優(you) 勢研究領域,培養(yang) 一批致力於(yu) 中原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原經濟學研究領軍(jun) 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團隊,逐步打造新時代中原經濟學家群,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經濟理論創新和學科構建。
(二)積極構建新時代中原經濟學理論體(ti) 係,努力推出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經濟學力作
教育部公布的學科目錄有14個(ge) 門類,經濟學是其中之一。有影響的經濟學成果不僅(jin) 要順應社會(hui) 發展變化,揭示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規律,而且要反映社會(hui) 實踐,解決(jue) 經濟發展的實際問題。經濟學門類又分為(wei) 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liang) 個(ge) 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的作用在於(yu) 認識世界,應用經濟學的作用在於(yu) 改造世界。中原經濟學的研究既要求我們(men) 重視基礎研究,更要求我們(men) 重視應用研究,必須重視中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河南的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和跨越式發展,河南的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建設。
第一,要樹立“新文科”理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第四次工業(ye) 革命蓬勃興(xing) 起,“新文科”建設應運而生。在這一背景下,無論是理論經濟學還是應用經濟學的學術成果,都要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這種交叉不僅(jin) 包括與(yu) 其他人文社會(hui) 科學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也包括與(yu) 理工學科的交叉融合。中原經濟學的研究要順應科學研究發展的趨勢,運用多學科的研究理論、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在建設“新文科”的過程中不斷生長、成長。
第二,要突出應用導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0年8月在經濟社會(hui) 領域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從(cong) 國情出發,從(cong) 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他說:“隻有以我國實際為(wei) 研究的起點,提出具有主體(ti) 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you) 勢。”中原經濟學要把研究紮根在中原經濟發展的土壤中,要把論文寫(xie) 在中原的大地上,一方麵不斷推動經濟理論創新,另一方麵多方位、多維度尋求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發展難題的最優(you) 思路與(yu) 路徑。河南省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了實現“兩(liang) 個(ge) 確保”的目標任務,擘畫了現代化河南建設的藍圖,為(wei) 我們(men) 提出一係列亟待深化的理論課題、一係列亟須解決(jue) 的實踐難題。中原經濟學要紮根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實踐,深入對接“十大戰略”,聚焦國家創新高地建設、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問題開展針對性、應用性研究。
第三,要有學理支撐。經濟學是經世濟民之學。經世就是認識世界和管理世界,濟民就是服務人民、幫助人民。新時代中原經濟學理論體(ti) 係的學理支撐,一方麵要視野廣闊,要有曆史視野、國際視角、全局觀念,從(cong) 中國看中原、從(cong) 亞(ya) 洲看中原、從(cong) 世界看中原;另一方麵研究對象要精準,一定來自對河南經濟現象和問題的研究,一定內(nei) 嵌於(yu) 河南的經濟、社會(hui) 、文化結構之中,一定解釋河南經濟現象的本質,解釋其背後的“道理、學理、哲理”,從(cong) 而能夠推動河南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第四,要樹立學術自信。縱觀曆史,大國崛起與(yu) 其經濟學理論崛起和經濟學話語權提升是相伴而行的。像20世紀初世界經濟中心從(cong) 英國逐漸轉移到美國一樣,在21世紀,隨著中國的崛起和發展,世界經濟中心也必然逐漸轉移到中國。當前,河南缺乏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學大家,也缺乏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學大作。然而,我國經濟學界有實力和自信迎接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心向中國轉移,我們(men) 也應該有自信有能力總結河南發展的新鮮曆史經驗、鮮活實踐和偉(wei) 大成就,提出推進現代化河南建設的係統性經濟理論,進而構建新時代中原經濟學理論體(ti) 係。中原經濟學一方麵要善於(yu) 提出揭示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原創性成果,服務河南實踐;另一方麵,要力爭(zheng) 推動重要研究成果從(cong) 地域性研究上升為(wei) 一般性經濟理論研究,使之成為(wei) 全國乃至世界可借鑒可複製的經濟發展案例和理論,從(cong) 而產(chan) 生廣泛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hui) 影響力。
在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時代背景下,中部地區特別是中原地區的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新中原中心論”的經濟發展走勢,提出了“中原經濟學”這一重大理論訴求。然而,中原經濟學專(zhuan) 家學者群的形成,與(yu) 構建中原經濟學理論體(ti) 係又是同一個(ge) 問題的兩(liang) 個(ge) 方麵。沒有中原經濟學專(zhuan) 家學者群的形成,我們(men) 難以推出中原學經濟理論體(ti) 係。同時,中原經濟學理論體(ti) 係的形成,與(yu) 中原經濟學專(zhuan) 家學者的崛起也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一體(ti) 化推動。要通過《中原經濟學概論》的編寫(xie) ,凝聚和匯聚河南經濟學界的智慧和力量。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交織影響,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任務極為(wei) 繁重。河南省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踏上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進軍(jun) 的新征程,要前瞻30年看問題。未來30年是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原經濟學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大山大河大平原的中部地區建設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風格、中原氣派的中原經濟學是新時代賦予河南經濟學界的機遇和使命,是在建黨(dang) 百年曆史條件下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需要,是河南建設“四個(ge) 強省”、國家創新高地、幸福美好家園的時代需要,是河南錨定“兩(liang) 個(ge) 確保”、實施十大戰略體(ti) 係的現實需要,是增強河南社科界決(jue) 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社會(hui) 影響力的需要。我們(men) 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隻爭(zheng) 朝夕的精氣神、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為(wei) 奏響“新中原中心論”的時代最強音貢獻經濟學界的華麗(li) 樂(le) 章。我們(men) 要通過中原經濟學的打造,奏響奮勇爭(zheng) 先、更加出彩的河南最強音。
(本文作者為(wei) 李庚香,係18luck官方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研究員。原載於(yu) 《河南社會(hui) 科學》(2021年12月 第29卷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