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嶽飛(1103—1142),字鵬舉(ju) ,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曆史上著名軍(jun) 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xing) 四將之一。
他於(yu) 北宋末年投軍(jun) ,從(cong) 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wei) 止的十餘(yu) 年間,率領嶽家軍(jun) 同金軍(jun) 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先後收複鄭州、洛陽等地,又於(yu) 郾城、潁昌大敗金軍(jun) ,進軍(jun) 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yu) 長子嶽雲(yun) 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嶽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yu) 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yi) 軍(jun) 和宋軍(jun) 互相配合,夾擊金軍(jun) ,以收複失地。嶽飛治軍(jun) ,賞罰分明,紀律嚴(yan) 整,又能體(ti) 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嶽家軍(jun) ”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chuan) 有“撼山易,撼嶽家軍(jun) 難”的評語,表達對“嶽家軍(jun) ”的由衷敬畏。嶽飛反對宋廷“僅(jin) 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zheng) 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詞作《滿江紅·怒發衝(chong) 冠》,是千古傳(chuan) 誦的愛國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