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河洛典故之置之度外

河洛文化網  2019-11-26

  公元25年,劉秀在洛陽建立東(dong) 漢,當上了皇帝,史稱漢光武帝。

  雖然建立了政權,但天下尚未統一,許多地方勢力擁兵自重,表麵上臣服,實際上仍保留著自己的地盤,隨時都會(hui) 威脅東(dong) 漢政權。

  劉秀抱負遠大,知人善任,得到了百姓的擁護,他花了五年多時間,基本統一了全國,隻剩下甘肅的隗囂(wěi áo)和蜀中的公孫述兩(liang) 大勢力。其中,隗囂假意向劉秀稱臣,並且把兒(er) 子送到洛陽當人質,表示歸順。公孫述卻自稱蜀王,擁兵數十萬(wan) ,與(yu) 劉秀抗衡。

  “蜀道之難,難於(yu) 上青天”,四川地區易守難攻,而甘肅距洛陽路途遙遠,怎樣對付這兩(liang) 大勢力呢?劉秀的部下分成了兩(liang) 派,爭(zheng) 執不下。

  劉秀想:軍(jun) 隊連年征戰,人困馬乏,應該讓部隊休整一下。再說國力衰微,也待恢複,隗囂和公孫述可以暫且不予理睬。於(yu) 是,劉秀對將領們(men) 說:“且當置此兩(liang) 子於(yu) 度外耳!”

  劉秀養(yang) 精蓄銳,幾年後發兵,先消滅了隗囂,又攻下了公孫述。

  “置之度外”由劉秀的話演變而來,意思是指不把某些事放在心上,不予考慮。(張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