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河洛典故之左思作賦洛陽紙貴 潘嶽出遊擲果盈車

河洛文化網  2019-11-26

  “洛陽紙貴”的典故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晉書(shu) ·左思傳(chuan) 》記載,左思,字太衝(chong) ,齊國臨(lin) 淄人,相貌難看,不善言辭,但文章寫(xie) 得漂亮。晉武帝時,其妹芬以才名被選入宮,全家遷居洛陽。

  左思作《三都賦》,構思十年,賦成,但不為(wei) 時人所重。當時,皇甫謐稱讚左思的賦寫(xie) 得好,為(wei) 其作序。張載、劉逵為(wei) 此賦作注。張華歎曰:“班張(班固、張衡)之流也。”於(yu) 是,豪門富家、社會(hui) 名流爭(zheng) 相傳(chuan) 抄此賦,京都洛陽為(wei) 之紙貴。後人以“洛陽紙貴”來形容文章風行一時,流傳(chuan) 甚廣,被人所重。

  西晉時潘嶽(字安仁,後人多稱潘安)的文章和名氣與(yu) 左思不分上下,但他們(men) 一個(ge) 長得英俊一個(ge) 長得醜(chou) 陋。在《世說新語·容止》篇中,潘安占了很大篇幅:“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在《語林》中寫(xie) 道:“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意思是說:潘安年少時風流頑皮,喜挾牛皮彈弓到洛陽城外遊玩,少女們(men) 見了他,都不由得圍著他;婦人們(men) 見了他,就用水果投擲他。他總是滿載而歸,故有“擲果盈車”之說。後人以“擲果盈車”比喻美男子為(wei) 婦女所愛慕。

  左思長得醜(chou) ,卻效仿潘安駕車出遊,婦人都向他車上吐唾沫,左思狼狽逃還,真是東(dong) 施效顰,貽笑大方。

  “擲果盈車”貴在外表美;“洛陽紙貴”貴在文章美。成語“洛陽紙貴”能流芳百世,“擲果盈車”卻少有人知,這種現象很有趣。看來,內(nei) 在美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內(nei) 在美遠比外表美重要。(趙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