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典故之大軍勢如破竹 問題迎刃而解

河洛文化網  2019-09-09

  三國時期,杜預的父親(qin) 與(yu) 司馬懿不和,結果被關(guan) 進了監牢,後來死去,杜預也因此久久不能步入仕途。

  司馬懿、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承父兄之位。杜預娶了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為(wei) 妻,被任命為(wei) 尚書(shu) 郎,後來進入司馬昭的相府擔任軍(jun) 事幕僚,參與(yu) 了曹魏滅蜀的軍(jun) 事行動,因功勞卓著,被增加封邑1150戶。

  泰始年間,杜預升為(wei) 河南尹,成為(wei) 京師洛陽最高的地方行政長官。司隸校尉石鑒與(yu) 杜預有仇,在朝議中詆毀杜預,杜預因此被免職。

  不久,西羌進犯隴右地區,朝廷任命杜預為(wei) 秦州刺史、車羌校尉、輕車將軍(jun) ,跟隨安西將軍(jun) 石鑒征討西羌。杜預建議固守城池,廣積糧草,待敵疲憊再出擊,但石鑒不許,還誣陷杜預擅修城門、耗費錢穀。朝廷派禦史用囚車把杜預押回洛陽,杜預用自己的侯爵贖罪獲釋。

  後來,石鑒失利於(yu) 隴右,朝野方知杜預有先見之明。剛好匈奴貴族劉猛起兵反晉,武帝命杜預在宮中製訂平叛計劃。杜預建議設立籍田等鞏固邊防之策以及興(xing) 建常平倉(cang) 、整理鹽務等,都被采納。

  洛陽以北的黃河富平津,因為(wei) 水大流急,常有覆舟之禍。杜預建議在富平津建橋,遭到不少人反對。武帝力排眾(zhong) 議,讓杜預具體(ti) 主持這項工程。不久,橋建成,武帝和百姓到橋邊觀看,武帝對杜預說:“若沒有你,此橋不能建成。”這是黃河上第一座大橋。

  武帝決(jue) 心滅吳,當時,羊祜為(wei) 鎮南大將軍(jun) ,為(wei) 滅吳進行了多年準備。羊祜病重,推薦杜預為(wei) 主帥。羊祜死後,杜預任鎮南大將軍(jun) ,於(yu) 太康元年正月出兵伐吳,在樂(le) 鄉(xiang) 城活捉了吳軍(jun) 都督孫歆,接著攻克江陵,吳國不少州郡聞風而降。這時有人提出:東(dong) 吳建國近百年,難以一下子滅掉,現在已近夏暑,到了雨季,發病的人就會(hui) 多起來,應等到明年冬天再大舉(ju) 進攻東(dong) 吳。杜預果斷地說:“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複著手處也。”便在當年滅掉吳國,實現了全國統一。

  後人便用“勢如破竹”來形容行動節節勝利,毫無阻礙。成語“迎刃而解”也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