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典故之懸梁刺股

河洛文化網  2019-09-09

  孫敬是東(dong) 漢時期有名的政治家,他到洛陽求學,每天從(cong) 早到晚勤奮讀書(shu) ,常常廢寢忘食。但到了晚上,讀書(shu) 時間長了,他會(hui) 疲倦得直打瞌睡。

  這時,他便找來一根繩子,將一頭綁在房梁上,另一頭束在自己的頭發上。當讀書(shu) 打瞌睡時,頭一低,繩子就會(hui) 扯住頭發,把頭皮弄疼,他自然就不瞌睡了,打起精神繼續讀書(shu) 。從(cong) 此,每天晚上讀書(shu) 時,孫敬就用這種方法。

  孫敬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刻苦學習(xi) ,終於(yu) 飽讀詩書(shu) 、博學多才,成為(wei) 一名大學問家。這就是孫敬“頭懸梁”的故事。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是東(dong) 周洛陽乘軒裏(洛陽李樓鄉(xiang) 太平莊)人。蘇秦年少時就胸懷大誌,跟隨鬼穀子學習(xi) 多年。為(wei) 了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chan) ,去秦國遊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漸統一中國,可惜他的主張未被秦惠王采納。

  蘇秦在秦國待了一段時間,把所帶的盤纏花光了,隻好衣衫襤褸、窮困潦倒地回到家中。親(qin) 人見他落魄到如此田地,都對他十分冷淡,父母罵他,妻子不理他。蘇秦羞愧難當,下決(jue) 心用功讀書(shu) ,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shu) ,不分晝夜苦讀起來。

  蘇秦準備了一把錐子,如果在讀書(shu) 時打瞌睡,便將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繼續專(zhuan) 心讀書(shu) 。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這次他終於(yu) 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持有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shu) 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穀關(guan) 達15年之久。這就是蘇秦“錐刺骨”的故事。

  後來,人們(men) 從(cong) 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xi) 的故事中,引申出了“懸梁刺股”這個(ge) 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shu) 、刻苦學習(xi) 的精神。(彭杏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