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央集權的政治體(ti) 製及其主導下的實都政策是京畿物資供需失衡的根源,也是曆代都城盛衰的關(guan) 鍵。唐顯慶至開元間長安、洛陽政治地位的變化即是受此影響導致政治中心變遷的實例。由於(yu) 唐初京畿地區推行實都與(yu) 限遷政策,長安人口在永徽末年已近曆史最高值,人眾(zhong) 地狹導致授田畝(mu) 數、戶均糧食量、餘(yu) 糧數額等持續下降。根據災損比例與(yu) 農(nong) 戶維持溫飽的最低畝(mu) 數的量化分析,可見永徽之際的京畿農(nong) 戶不僅(jin) 儲(chu) 糧有限,且承災能力極低。政府根本無法在這一地區收購餘(yu) 糧,僅(jin) 憑關(guan) 中租稅與(yu) 外糧已無法滿足長安人口的增長。所以在實都與(yu) 限遷政策下,京畿人口膨脹與(yu) 糧食供給之間的矛盾成為(wei) 顯慶至開元年間唐政治中心東(dong) 移的主要因素。
【關(guan) 鍵詞】 都城變遷; 唐代; 人口增長; 政府供給;
【所屬期刊欄目】 社會(hui) 科學 (201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