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和河南省政協聯合主辦的“黃帝故裏拜祖大典與(yu) 國家文化建設”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日前在北京舉(ju) 行。許嘉璐、李學勤、李伯謙、劉慶柱先生作主題演講。來自國內(nei) 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十多位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黃帝故裏拜祖大典與(yu) 國家文化建設”這一主題,展開廣泛深入研討,達成了如下共識:
一、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需要進行國家級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代精神相結合形成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新文化的頂層設計,需要構建民族力量整合的體(ti) 係,需要構建整個(ge) 民族的公認標識和符號。黃帝是中國人世代命運共同體(ti) 的人文共祖、血脈之根、精神之魂。根與(yu) 魂的統一,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大傳(chuan) 統,也預設了文明進程的中國路徑。從(cong)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來看,華夏文明延續不斷的主要原因是重視血緣關(guan) 係和祖先崇拜。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黃帝的敬重和崇拜從(cong) 沒有斷。
二、“國之大事,在祀與(yu) 戎。”慎終追遠,尋根拜祖,是中華民族的曆史傳(chuan) 統和希望寄托,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主脈,對於(yu) 傳(chuan) 承創新華夏曆史文明,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國家軟實力,增強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都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yi) 和現實意義(yi) ,當代中國命運共同體(ti) 的建設離不開對這一曆史傳(chuan) 統的繼承和發揚。
三、祭拜黃帝是對國家的信仰、對中華民族的信仰,國家祭拜即祭拜國家。祭拜黃帝不僅(jin) 是血緣關(guan) 係,也是地緣關(guan) 係。中國的國家形成是從(cong) 黃帝開始的,黃帝是最早的國家領導人,如果從(cong) 文明時代算起,黃帝就是中國的根,祭拜黃帝,既是文化祭祀,也是政治祭祀,是解決(jue) 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等問題的需要。舉(ju) 行國家祭拜要從(cong) 國家締造者和文明時代締造者的代表性人物黃帝開始。從(cong) 曆史來看,對黃帝的祭拜一直沒有斷,至少曆代帝王廟從(cong) 建立一直到清代這個(ge) 階段都是國家祭祀,國家層麵的祭拜。通過祭拜黃帝,可以把古今打通,把當代命運共同體(ti) 的建設建立在古代命運共同體(ti) 的基礎之上,把當代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立在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基礎之上,把中國的光明未來建立在燦爛的曆史基礎之上。
四、當年司馬遷著《史記》以《五帝本紀》為(wei) 首篇,標誌著以黃帝為(wei) 代表的五帝時代,開創中華民族曆史的新紀元。21世紀之初,繼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成功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追尋中華上古文明,五帝時代已經走進我們(men) 的視野,正在重建中華上古文明的曆史。
五、河南地處中華文明核心區域,文獻與(yu) 考古充分表明,新鄭是黃帝出生、創業(ye) 、建都之地,新鄭黃帝故裏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新鄭具茨山岩畫的發現與(yu) 研究,進一步印證了黃帝故裏的曆史淵源。“三月三,拜軒轅”,這一悠遠的文化傳(chuan) 統一直延續至今。在新鄭拜祖,無論是傳(chuan) 世文獻還是文物考古,都有充分的支持。
六、進入新世紀,河南省政府、省政協和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著眼於(yu) 國家文化建設,同國台辦、全國台聯、中國僑(qiao) 聯等連續成功舉(ju) 辦10屆拜祖大典和9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為(wei) 主題,立足於(yu)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代精神相結合,致力於(yu) 推動海內(nei) 外炎黃兒(er) 女的大團結,凝神聚氣,有效助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大典已經具備了代表兩(liang) 岸四地和世界華人的廣泛群眾(zhong) 基礎和良好組織架構基礎。在新鄭祭拜黃帝,不僅(jin) 是時代的要求、曆史的必然,而且是水到渠成,實至名歸。
為(wei) 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⒈把每年農(nong) 曆三月初三舉(ju) 辦的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由省部級主辦升格為(wei) 國家祭拜,明確每年的“三月三”為(wei) 國家公拜軒轅黃帝日。⒉站在國家和民族文化建設高度,把新鄭黃帝故裏規劃建設列入國家文化建設工程,使其成為(wei) 全球華人拜祖聖地,中華民族精神家園。⒊河南省、鄭州市成立專(zhuan) 門機構具體(ti) 承辦國家的黃帝故裏拜祖大典。
專(zhuan) 家們(men) 希望以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為(wei) 平台,進一步加強黃帝文化研究的深入開展,以具茨山岩畫考古研究為(wei) 重點,進一步做好文物考古研究與(yu) 保護工作,進一步規範拜祭禮儀(yi) ,普及推廣黃帝文化,把相關(guan) 工作做好。
會(hui) 議認為(wei) ,我們(men) 正處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重要曆史時刻,我們(men) 一定要抓住機遇,勇挑重擔,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出席研討會(hui) 的還有黃帝故裏拜祖大典河南省協調領導小組組長、河南省政協主席葉冬鬆,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靳綏東(dong)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組委會(hui) 常務副主任、鄭州市政協主席王璋等河南省、鄭州市領導。
把拜祭黃帝 上升為(wei) 國家級拜祭
許嘉璐
我發言的核心是“建議”把拜祭黃帝上升為(wei) 國家級拜祭。為(wei) 什麽(me) 提這個(ge) 問題?是因為(wei) 當今中國的文化建設整個(ge) 的態勢已經不同於(yu) 幾年前,當今文化建設態勢很好,但是我個(ge) 人認為(wei) 所缺有三項:一是缺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代精神相結合形成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新文化的頂層設計。在中國,如果有頂層設計的文化引導,發展情形會(hui) 很不一樣。現在,各地的發展多少帶有自發性。二是缺乏民族力量整合的體(ti) 係。中國960萬(wan) 平方公裏土地,2000多個(ge) 市和縣,缺乏讓人能夠感覺到的構成力量整合的體(ti) 係。這種整合體(ti) 係的前提是保護個(ge) 性,但是如何相互配合,需要一個(ge) 整合體(ti) 係的建構。三是缺乏整個(ge) 民族文化公認的標記和符號。當今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一個(ge) 全民族共同認可的標記或符號。在當今中國,在我們(men) 構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形成新時期社會(hui) 主義(yi) 新文化的時候,在國家層麵,有塑造整個(ge) 民族公認的標記和符號的需要。因此,我今年4月20日在新鄭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的發言中,主要談了這樣幾個(ge) 問題:
一、拜祭黃帝上升為(wei) 國家祭祀的必要性。第一,形成整個(ge) 中華民族巨大凝聚力和顯示中華民族民族性的需要。第二,祭祀的很多標記性符號都是物和神,例如十字架、麥加、耶路撒冷,而中華民族的特點,即我們(men) 的人文始祖黃帝是人不是神。第三,通過國家拜祭,體(ti) 現時代創造力和時代精神,不是簡單克隆複製古代,不是要回到過去。
二、拜祭黃帝上升為(wei) 國家祭祀的可能性。拜祖大典上升為(wei) 國家主辦能不能被接受,我認為(wei) 有可能性。第一,不管是帝製時代,還是共和時代,還是社會(hui) 主義(yi) 時代,拜祭黃帝沒有終止過,拜祭黃帝有延續不斷的曆史傳(chuan) 統。第二,遇到了一個(ge) 全國都在思考中華文化今後如何建設發展的時機。第三,經過多年的堅持,特別是近十年,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已經形成了由河南省和國台辦、全國台聯、中國僑(qiao) 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等攜手共辦的組織格局,已經具備了代表海內(nei) 外華人的廣泛群眾(zhong) 基礎和舉(ju) 辦大典的良好組織架構基礎。第四,世界各國都有一種國家級信仰的儀(yi) 式。即便是美國這個(ge) 有多元民族、多元信仰的國家,在總統宣誓就職時也要舉(ju) 行麵對《聖經》的宣誓儀(yi) 式。
三、如何拜祭。要處理好和陝西黃帝陵、湖北隨州炎帝故裏拜祭的關(guan) 係。我提出一個(ge) 粗線條的梳理。第一,曆代對黃帝對先祖是“拜廟不拜陵”。特別是進入周代以後,先祖拜祭都是在宗廟中進行,這就解決(jue) 了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和陝西黃陵拜祭的關(guan) 係。因此我建議,黃帝拜祭既要有國家的公祭,也可以有地方的公祭,還要允許有私祭,例如旅外華僑(qiao) 可以在家舉(ju) 行家族祭祀等等。第二,為(wei) 了把拜祭黃帝上升為(wei) 國祭,我提出了3個(ge) 國家級拜祭。一是拜祭黃帝,二是拜祭孔子,三是拜祭先烈。現在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每年“十一”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去拜祭,當年我曾提出過建議。拜祭先烈雖然是政治拜祭,但是也是國拜國祭。第三,和隨州炎帝故裏要協調,處理好關(guan) 係。炎黃二帝炎帝在前,文獻上記載也是先說炎帝後說黃帝,隻拜祭黃帝不拜祭炎帝也是個(ge) 缺憾。
現在的確到了國家做中華民族文化振興(xing) 頂層設計的時候了,也到了出台相關(guan) 政策,對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各種文化如何攜手共進、彼此支持,也就是整合各種體(ti) 係的時候了,也到了中華民族需要有標記和符號的時候了。黃帝故裏景區正在做規劃,“黃帝故裏景區”的“景”字最好改為(wei) “園”字,“景區”容易讓人想到是賣票、掙錢的地方,其實這裏主要是傳(chuan) 播黃帝文化,讓人受感染,激發民族情感的地方。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升格為(wei) 國家層麵舉(ju) 辦的建議由專(zhuan) 家學者研討後提出來比較好,如果大家覺得合適,咱們(men) 就共同發出一個(ge) 聲音。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長 許嘉璐)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的特點
李學勤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到國家主辦的建議是非常有希望實施的,我想用八個(ge) 字來概括,那就是“實至名歸、水到渠成”。
為(wei) 什麽(me) 說是“實至名歸”呢?因為(wei)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已經舉(ju) 辦很長一段時間。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具備幾個(ge) 特點:
第一,在新鄭黃帝故裏舉(ju) 辦的拜祖大典是有充分的曆史支持,不是空說的。從(cong) 文獻記載、中國曆史傳(chuan) 統、民間傳(chuan) 說來看,都有充分的支持。常常有人問我黃帝跟新鄭的關(guan) 係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我覺得至少從(cong) 西晉時期皇甫謐講“有熊,今河南新鄭也”就開始了。如果把黃帝時代作為(wei) 中國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代表性符號的話,那麽(me) 在新鄭這個(ge) 地方拜黃帝更是當之無愧的。不管是從(cong) 傳(chuan) 世文獻還是考古文物來說,都有充分的支持。
第二,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已經有了足夠的組織經驗。大典已經做了十年,從(cong) 各方麵來講,組織大典都具備了充分經驗,而且規模越做越大,參加的海內(nei) 外華人越來越有代表性,拜祖大典越來越有普及意義(yi) 。在新鄭拜祖更是當之無愧。
第三,對於(yu)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的重大政治和文化意義(yi) 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
第四,舉(ju) 辦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已經有了成熟完整可行的實施方案。
以上幾點合在一起,就可以說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到國家層麵主辦是“實至名歸、水到渠成”。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教授 李學勤)
祭拜黃帝要達成共識
李伯謙
李學勤先生用了8個(ge) 字來講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到國家層麵主辦,我想用4個(ge) 字:“曆史必然”。我認為(wei) ,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為(wei) 國家主辦是曆史必然,有這麽(me) 幾個(ge) 原因:
第一,從(cong) 五千年文明發展史看,曆史上每發生一個(ge) 重大轉折時期,都會(hui) 出現一個(ge) 偉(wei) 大人物。黃帝生活的時代是距今4500年前後或者4300年前後,這個(ge) 時代正是中國從(cong) 基本平等的原始社會(hui) 向等級社會(hui) 轉變時期,這個(ge) 時期出現了一個(ge) 偉(wei) 大人物就是黃帝;王國階段的代表人物是堯、舜、禹;帝國階段的代表人物是秦始皇;推翻封建王朝的代表人物是孫中山,新中國是毛澤東(dong) 。每一個(ge) 重大曆史轉折時期都會(hui) 出現一個(ge) 代表人物,這是曆史的必然。黃帝為(wei) 什麽(me) 會(hui) 成為(wei) 那個(ge) 時期的代表人物,並且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正如司馬遷所寫(xie) ,第一是黃帝打敗了炎帝、誅殺了蚩尤,統一了中原地區的核心地帶;第二是黃帝時期有了一係列的發明創造,涉及衣、食、住、行等各個(ge) 方麵;第三是發展了農(nong) 業(ye) ;第四是發明了文字,改變了過去的結繩記事;第五是以中原地區為(wei) 基礎,建立了較大的古國。正是因為(wei) 這些功績涉及方方麵麵,從(cong) 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到初具雛形的國家製度等,所以他才成為(wei) 一代偉(wei) 人。
第二,從(cong)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來看,以中原地區為(wei) 主的華夏文明一直到現在延續不斷的主要原因是重視血緣關(guan) 係、重視祖先崇拜。朝代換來換去,但是黃帝作為(wei) 我們(men) 的人文共祖一直流傳(chuan) 下來,中間沒有什麽(me) 大的變化,對黃帝的敬重和崇拜沒有斷,中華民族曆來重視祖先崇拜。
第三,我們(men) 是一個(ge) 多民族國家,多民族國家是從(cong) 古代每一個(ge) 階段不斷融合,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發展壯大的,中華民族就是這麽(me) 來的。甚至原來不是屬於(yu) 華夏族的人,到後來也祭拜黃帝。比如匈奴,過去還和華夏族打仗,後來也祭拜黃帝,說自己是黃帝之後。再比如鮮卑族,也說自己是黃帝之後。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因為(wei) 我們(men) 是多民族國家,文化的力量超過了其他的力量,盡管最初可能不是一個(ge) 民族,但是看重的是文化。最典型的是到了清代,其帝王廟共供奉曆代188位帝王,黃帝在裏頭,少數民族的皇帝也在拜軒轅黃帝。這可不得了!本來我們(men) 都不是一個(ge) 民族啊!但是,中華民族就是這麽(me) 形成的,民族之間已經沒有界線了,文化的合力、凝聚力越來越強。所以,黃帝成了中華大家庭的“人文共祖”,我要強調“人文”,是“共祖”,不能特別強調黃帝是漢族的黃帝,因為(wei) 曆史在發展,最初可能就是一個(ge) 族的黃帝,慢慢其他族也很信奉他,也很尊敬他,從(cong) 文化層麵來講黃帝曆史地成為(wei) 中華所有民族的“人文共祖”,他從(cong) 華夏文化、漢文化等文化概念中跳了出來,成了中華各民族的共祖。帝王廟最早拜的都是黃帝,之後祭拜黃帝曆代不衰,一直流傳(chuan) 下來,它確實是曆史發展的必然。曆史發展到今天,國家拜祭黃帝也是必然的。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一個(ge) 統一的標誌性符號不行,因為(wei) 其他的東(dong) 西說多了記不住,符號容易記,符號一看就記清楚了。所以無論從(cong) 曆史來看、從(cong) 現實來看,還是從(cong) 將來發展來看,我們(men) 都需要有一個(ge) 民族符號推出來,那就是黃帝。
如何處理和祭拜炎帝、祭拜其他先人的關(guan) 係問題是另一個(ge) 層麵的問題。我想,我們(men) 首先要在拜黃帝方麵能夠達成共識,這非常重要,我非常支持、非常同意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到國家層麵舉(ju) 辦,而且我覺得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北京大學教授、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李伯謙)
國祭也是祭國
劉慶柱
黃帝時代,中華民族進入國家時期,我覺得之所以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到國祭是因為(wei) 黃帝是那時的國家締造者,國家祭祀其實也是祭國,對黃帝的祭祀不單單是血緣關(guan) 係,也包括地緣關(guan) 係。正因為(wei) 這樣,所以我覺得現在提出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為(wei) 國家祭拜具有必要性,也是時代要求。
中國曆史上的“國之大事,在祀與(yu) 戎”,“祀”即祭祀,這是國家政治,國家行為(wei) 。剛才提到帝王廟,帝王廟最早是唐玄宗時期建的,在此之前是到墓地祭拜,後來的政治家從(cong) 唐代開始意識到這個(ge) 問題了,就改到帝王廟祭拜。到了朱元璋時,在南京城修了真正意義(yi) 上的帝王廟,祭了18個(ge) 不同朝代的帝王。後來明朝遷都北京,在西城區建了一個(ge) 帝王廟,帝王廟祭祀到了清代達到188位帝王。廟裏的帝王是從(cong) 哪位開始的?作為(wei) “帝王”自然可以說就是從(cong) 黃帝開始的,這個(ge) 不用爭(zheng) 論,因為(wei) 中國的國家就是從(cong) 黃帝時代開始的,考古和曆史已經不謀而合證實了這點。我們(men) 現在祭祖的理由既是對傳(chuan) 統優(you) 秀曆史文化的繼承,又是新時代的國家需要。國家為(wei) 什麽(me) 需要?我認為(wei) 當前存在的現實問題就是國家的認同問題、中華民族的認同問題。現在出現的******、******、******等就是對國家的不認同、對中華民族的不認同,當然“國家”和“中華民族”這兩(liang) 個(ge) 詞都是現代詞,但是它不是民族學的概念,它是國族。就跟現在說漢族一樣,漢族不具有民族的概念,實際是沿襲了過去的漢人,漢人是當時那個(ge) 朝代的中國人,唐人就是唐代的中國人,後來在某個(ge) 層麵約定俗成了叫“漢人”。因此,對黃帝的祭祀不是漢人祭祀,也不是祭漢族,黃帝是最早的國家政治領導人,因為(wei) 最早的國家是不同部落的結合,最後匯總成一個(ge) 既有血緣又跨血緣的,血緣與(yu) 地緣相結合的群體(ti) ,是這個(ge) 群體(ti) 形成的最早的國家。解決(jue) 中國國家凝聚力、多民族國家統一問題,需要有根文化,雖然文化多元是個(ge) 客觀事實,但是“滿天星鬥”不等於(yu) 每個(ge) 星鬥的吸引力是一樣的,不是太陽圍著地球轉,更不是地球圍著月亮轉,隻能是地球圍著太陽轉、月亮圍著地球轉。曆史上同一時代各種各樣的考古學文化對曆史發展“權重”是各不相同的。中國進入文明時代後,中原文化是根文化,如果從(cong) 文明時代算起,黃帝就是這個(ge) 中國的根。
奴隸社會(hui) 相對原始社會(hui) 是個(ge) 進步,封建社會(hui) 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相對奴隸社會(hui) 也是個(ge) 進步,它的進步在於(yu) 我們(men) 現在多民族統一中央集權的國家發展與(yu) 壯大。現在世界是什麽(me) 形勢?個(ge) 別超級大國希望其他國家分裂,分裂越多、越小,其超級大國地位越鞏固,加之一些民族分裂主義(yi) 者鼓吹“寧當雞頭不當鳳尾”,致使不少國家被分裂,因此國家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時代,像中華民族、像中國這樣悠久曆史的國家怎麽(me) 應對它?我覺得祭拜黃帝,實際既是文化祭祀也是政治祭祀,從(cong) 這點來說是時代要求的必然。
我們(men) 要有個(ge) 物化載體(ti) ,把全中國各族人民凝聚起來。我建議用黃帝把我們(men) 連起來,我們(men) 要從(cong) 文化上、曆史上談中華民族的認同性,談國家的認同性。祭黃帝不是單單血緣上找祖宗,為(wei) 什麽(me) 叫黃帝?“帝”的前提是他必須是國家政治領導人。因此,許嘉璐先生說的祭拜黃帝應該成為(wei) 國家祭祀,也就是“國祭”。所謂“國祭”實際是“祭國”,和祭祖聯係起來就是祭祖國,黃帝是中國的“第一帝”,中國的核心基因是“中”,“中”是東(dong) 南西北的匯聚,“中”就是根。中國是從(cong) “中”來的,建國要立“中”,建都要立“中”,都立在哪裏,就立在中原了,最後國家也叫“中”,這時中國的國家是指天下,要東(dong) 西南北中,因此皇宮要建在都城正中間,皇宮裏象征國家的大朝正殿要建在宮裏的正中間。我後來注意了各種文化,沒有哪個(ge) 文化叫“中”,隻有這個(ge) 國家所在地叫“中原”,在天下之中,把中原、黃帝故裏這裏定義(yi) 成中國國家起源是對的。現在從(cong) 明清往上推,推到夏、商就到了現在的鄭州一帶,夏、商再往上推就推到了龍山文化、河南文化,再找根,就推到裴李崗文化,又找到新鄭這來了,再往上推,10萬(wan) 年以前的古人類——“現代人”的祖先在河南發現不隻一處,這非常重要,說明我們(men) 的祖先就在中原。當然,我不排斥其他的祭祖活動,我也參加過祭拜炎帝、伏羲。但是,我們(men) 舉(ju) 行國家祭拜要從(cong) 文明時代的黃帝開始。
我們(men) 現在對過去封建東(dong) 西的批判是對的,但是要繼承優(you) 秀的文化,比如對國家的認同、對民族的認同、對祖先的敬仰和認同。我們(men) 祭黃帝和無神論沒有衝(chong) 突,雖然也可能有磕頭燒香,我們(men) 是對國家的信仰,對中華民族的信仰。我們(men) 的先人從(cong) 對黃帝的陵墓祭祀到帝王廟中祭祀,再到近現代的清明節對黃帝祭祖,這個(ge) 曆史傳(chuan) 統要繼承與(yu) 發展,新的時代我們(men) 需要把黃帝拜祖大典上升為(wei) 國祭。
祭祀就是讓後代人懷念,就是曆史傳(chuan) 承,現在就是要傳(chuan) 承優(you) 秀曆史文化。剛才談到帝王廟,我覺得帝王廟就是曆史上的國家博物館,為(wei) 什麽(me) 曆史博物館有資格在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hui) 堂相對,這就是新時代的“左祖右社”,我覺得中原文化就是以那裏為(wei) 都城的不同王朝時期的國家文化,中原地區產(chan) 生了國家最早的政治領袖黃帝,對國家最早的政治領袖、民族祖先進行國祭,對國家有好處,對增加民族凝聚力,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有好處。我建議先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作為(wei) 國家拜祭,隻有黃帝才是建立我們(men) 國家的第一個(ge) 政治領導人,也就是我們(men) 現代人所說的“國父”,而黃帝是中國的“第一國父”,因此,我們(men) 要對黃帝進行“國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 劉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