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儒家——馮友蘭

  2018-12-27

馮(feng) 友蘭(lan) (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yi) 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ye) 於(yu) 北京大學哲學係,1924年獲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裏大學、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shu) 》等已成為(wei) 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wei) "現代新儒家" 。

1990年11月26日20時45分,馮(feng) 友蘭(lan) 病逝於(yu) 北京友誼醫院,享年95歲。

哲學貢獻

1923年夏,馮(feng) 友蘭(lan) 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又名《天人損益論》)1924年又寫(xie) 成《人生哲學》,作為(wei) 高中教材之用,在這本書(shu) 中,馮(feng) 友蘭(lan) 確立了其新實在主義(yi) 的哲學信仰,並開始把新實在主義(yi) 同程朱理學結合起來。在燕京大學任教期間,馮(feng) 友蘭(lan) 講授中國哲學史,分別於(yu) 1931年、1934年完成《中國哲學史》上、下冊(ce) ,後作為(wei) 大學教材,為(wei) 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創立“新理學思想體(ti) 係” 從(cong) 1939年到1946年7年間馮(feng) 友蘭(lan) 連續出版了六本書(shu) ,稱為(wei) “貞元之際所著書(shu) ”:《新理學》(1937)、《新世訓》(1940)、《新事論》(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過“貞元六書(shu) ”,馮(feng) 友蘭(lan) 創立了新理學思想體(ti) 係,使他成為(wei) 中國當時影響最大的哲學家。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馮(feng) 友蘭(lan) 學術思想的轉型期。新中國成立後,馮(feng) 友蘭(lan) 放棄其新理學體(ti) 係,接受馬克思主義(yi) ,開始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研究中國哲學史。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冊(ce) 、《中國哲學史論文集》、《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稿》、《四十年的回顧》和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等書(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