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人,東(dong) 漢文學家、書(shu) 法家。權臣董卓當政時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後漢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wei) 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yu) 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為(wei) 《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漢末抒情小賦的力作。他小賦的題材多樣,他甚至用以表現男女情愛,風格大膽而直率。《青衣賦》就是相當感人的作品。在這篇言情小賦中,他真實地坦露了對一位出身微賤的美女的愛情,以真摯的感情,表現了人情與(yu) 封建禮法的矛盾撞擊。蔡邕的散文長於(yu) 碑記,工整黃雅,多用排偶,舊時頗受推重。
蔡邕工篆書(shu) 、隸書(shu) ,尤以隸書(shu) 著稱,其字結構嚴(yan) 整,點畫俯仰,體(ti) 法多變。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dong) 漢時稱皇家藏書(shu) 之所為(wei) 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xie) 字,蔡邕從(cong) 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shu) ”。這種書(shu) 體(ti) ,筆畫中絲(si) 絲(si) 露白,似用枯筆寫(xie) 成,為(wei) 一種獨特的書(shu) 體(ti) ,對後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shu) 斷》評論蔡邕飛白書(shu) 時說“飛白妙有絕倫(lun) ,動合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