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人。東(dong) 漢文學家、科學家。他少時敏而好學,善寫(xie) 文章。二十三歲時始為(wei) 南陽郡主簿,三十四歲時至京城任郎官。曾在京師雒陽(今洛陽市)太學,研究文學和科學。後兩(liang) 度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他精通天文曆算,創製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象和測定地震方位的候風地動儀(yi) 。並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夠看到的二千五百顆星,繪製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此外,製造有指南車、自動記裏鼓車和飛行數裏的木鳥等,被後世稱為(wei) “科聖”。還是東(dong) 漢六大畫家之一。當時天下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無不奢侈,於(yu) 是他擬班固《兩(liang) 都賦》作《二京賦》,因以諷諫,十年乃成。漢安帝素聞他善術學,征拜為(wei) 郎中。漢順帝陽嘉年間,為(wei) 宦官所讒,出為(wei) 河間相。後上書(shu) 乞骸骨,又拜為(wei) 尚書(shu) 。漢順帝永和四年(139)去世。著有天文學著作《靈憲》。文學作品除《二京賦》之外,還有《南都賦》《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同聲歌》等。原有集,已佚。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輯有《張衡集》。
張衡
中原文化經典匯要 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