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荀悅

中原文化經典匯要  2019-02-01

荀悅(148—209),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人。東(dong) 漢末哲學家、史學家。當塗長荀淑之孫,司空荀爽侄子。他少年聰穎好學,雖出身名門望族,但父親(qin) 荀儉(jian) 早死,以致家貧無書(shu) ,每到世間,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十二歲便能解說《春秋》。且性沉靜,美姿容,尤好著述。漢靈帝時宦官用權,士多退身窮處,他於(yu) 是托疾隱居,時人無人識之,唯從(cong) 弟荀彧特稱敬他。初應鎮東(dong) 將軍(jun) 曹操征召,升遷為(wei) 黃門侍郎。漢獻帝頗好文學,他與(yu) 荀彧及少府孔融侍講禁中,旦夕談論。後升遷為(wei) 秘書(shu) 監、侍中。漢獻帝建安十四年(148)去世。在天人關(guan) 係上,他持自然意義(yi) 的“天人感應”說,認為(wei) “心與(yu) 言,言與(yu) 事相應也”,主張“有言考用”,“動者考行”。在政治上,主張法與(yu) 教並舉(ju) ,反對土地兼並,提倡發展農(nong) 桑。所撰《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今已佚。惟有著作《申鑒》五篇,《漢紀》三十篇,傳(chuan) 於(yu) 世。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輯有《荀悅集》。